以101%的服务赢取群众百分百满意


以101%的服务赢取群众百分百满意

  

  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活动的题中之义,也是目标要求。

  掌握着公共行政资源的地方党委政府,承担着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双重责任。在执政的过程中,到底是该侧重于管理,还是该侧重于服务,一些地方党委政府以及基层干部常常拿捏不准、把握不好,有的以收费、罚款代替管理,有的以强制管理、强行入轨代替群众工作、帮办服务,有的甚至以委曲求全、明哲保身来敷衍塞责、逃避责任,将管理与服务束之高阁,群众对此很是不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个地方,要保持正常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秩序,“管理”是必要的。但是,绝不能强调了“管理”、突出了“审批”,而弱化“服务”或降低“服务标准”。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基层干部,尤其是一些窗口单位、职能部门的公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管理第二”的理念。无论是对于招商引资来的企业,还是在本地赖以生存生活的群众,都必须突出服务为先,一切以方便企业或群众办事为前提,科学管理、规范用权、周到服务。切忌以“强化管理”为由,而给企业和群众故意设卡、有意刁难,不能提供热情、贴心、周到的服务,挫伤企业的投资热情,伤害群众的感情。

  管理固然重要,但是,管理不能过度,不能揽权,更不能越权。地方党委政府、基层党员干部要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基础上搞好宏观管理,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法治意识,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效能,建设现代政府。这是提升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权威性,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该放的权力必须放掉,该管的事务必须管住管好。在经济领域简政放权的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职责必须加强。要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把政府的作用与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要深化改革,加快解决公共服务产品短缺问题,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发展新机制,以服务促管理,在优质服务中提升管理水平,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管理有度,服务无限。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也是人民的政府,一切权力必须为群众服务、为人民造福。群众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答应不答应,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地方党委政府、基层党员干部要在管好该管的事务的基础上,强化服务、优化服务。要主动上前、深入一线,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集民智、惠民生,尊重群众意愿,提供零距离、零障碍、零投诉的全方位、保姆式、精细化的服务。特别是对于招引来的企业,绝不能一招一撂,对企业生产经营等实际困难不闻不问,更不能采取“骗商”的方式将企业骗来投资而使企业蒙受损失,必须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帮办服务企业发展。

  干部好不好,群众最知道。管理与服务到不到位,群众心里最清楚。基层干部只有做好“管理”与“服务”两篇文章,并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管理、贴心服务,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理解、支持。要努力打造101%的品牌服务、特色服务来赢取企业和群众百分百的满意,以贴心、周到、热情的服务取信于民、赢得百姓的掌声。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