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上海安福路


 如今的上海安福路

喻建国

上海风情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到安福路兜了一圈,从安福路东头到安福路西头也就是从常熟路到武康路,整条路的长度就在1000左右,这条路上就有着别样的上海风情。

我的姨娘生前住在乌鲁木齐路上,住处在安福路南面30处,她在世时我每周至少往她家要去二至三次,当时我是骑自行车去的,从我的住处江苏路愚园路去姨娘家可以有多种走法,其中就有一种走法:沿江苏路南行至华山路,沿华山路东行至武康路,南行50就到了安福路,再沿安福路东行,即可到达姨娘家,当然这也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也就因为这样,安福路对我来说,就像是我的熟门熟路。当年这里没有什么店,比较有点人气的单位就是电影发行公司的一个放映厅和青年话剧团,路上行人很少,极其安静。

今天兜安福路的时间恰好是晚餐开饭的时间,这条路上现在竟有餐馆二十多家,露天咖啡馆也有三四家之多,路上行人衣着时尚,以年轻人居多,白色人种和黄色人种的比例约在三比七,餐馆以小餐馆居多,布置都很优雅,以西式为主,走在路上就有点像是到了新加坡或曼谷的高档餐饮小区一般。

我今天来安福路其实也是来就餐的,我们就餐的店名为“乐笙”,供应的是现代餐,也就是西式中式混搭,本帮港粤混搭,餐具也是以中式为主,点缀一点西式。店面只有一开间,餐桌也就只有六、七桌,桌子全是小方桌,座椅有一排长沙发椅,其他配以靠背单人椅。店内每桌有烛光,自然其他照明是幽暗的。生意很好,在我就餐其间,有几个桌面已经翻了两次。“东笙”的对面有一家咖啡馆生意特别兴隆,进出人流络绎不绝,据说多为等待看电影的人在此小饮。

从“东笙”出来往西只不过三十米,就到了安福路的西尽头,我们再沿武康路到华山路,东行至镇宁路,去金柏苑取车。离开安福路后,那种夜生活的影子就消失了。

一条短短的路,就因为在路两旁建造的楼舍,路上开设的店,开设的店吸引来的人群,就形成了这条路的一种色彩、氛围和文化。我突然想起改革开放初期在黄河路上兴起的饮食街,只不过那是一种热闹型的土豪式的饮食街。现在这条安福路其实也变成了一条饮食街,只是它并不热闹,却是优雅,人流不少,但不噪杂。没有大灯大耀,但是浸透着安谧和闲逸。

《来自星星的你》曾经反复出现过几十个同样的镜头:一片原野,后来有了农村小屋,后来又有了楼房,有了高架路,有了高楼大厦,有了车流如梭的道路。安福路,原来只是大海的一部分,后来有了冲积平原,后来开辟了良田,后来变成了帝国主义的租界,后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隆起了多座高楼大厦,在饮食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又有了如今的饮食街。世界就是在不断地变化,中国在不断地变得更加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