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政府(包括普京)公开立场原则之一就是:决不做任何屈从压力的决定,也不会在压力下改变任何决定。确切地说,决定可以改变,但不应视作被迫做出改变。强有力的政权不会屈服,只能服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即使在克里米亚问题上西方政治家发表了种种言论,俄政府后退或回避的任何举动都会被解读成:西方对克里姆林宫施加压力,吓唬它,迫使它屈从了自己。普京和执政精英花了多年时间才树立起强大的主权国家形象,决不能让这种解读得逞,因此他们决不会退却,同时西方也没有向普京提出一种既能让俄罗斯让步又可保全其颜面的令人可以接受的方案,参考消息援引俄《独立报》的分析之后的第二天,克里米亚已经重新回到了俄罗斯的怀抱,这一消息随后被全球媒体广泛传播。
固然取消8国集团会议的西方,将来会面临怎样的尴尬及西方是如何在乌克兰发动颜色革命中弄巧成拙的仍需观察。但此刻我们关注的问题并不是美国与西方作出的反应,而是普京为啥首先想到,对中国与印度此刻的默契表示感谢。据俄媒称,普京发表声明说,俄感谢中印领导人在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局势所持的立场。普京在向联邦会议发表讲话时说:“对于理解我们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做法的所有人,我们表示感谢。感谢中国领导人对待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问题能够从历史和政治全局出发”。普京还说:“高度评价印度方面保持克制和客观态度”。普京说:“今天,我想向美国人民以及那些从立国和通过独立宣言以来奉行自由至上的人们发表讲话”、“俄罗斯是国际舞台上独立和积极的参与者。俄罗斯和其他国家一样有自己的国家利益,需要考虑和尊重这些利益”。
客观地说,西方大国对俄罗斯的层层包围,的确应该引起中印两国的警惕。两国都是俄罗斯的邻国,又同时与俄罗斯都是金砖国家中在发展最快的国家,俄倒下了,美国便有集中精力对付中国更大的机会,中俄都倒了,下一个会是谁呢?印人当然不是傻子,他们心知肚明。中国曾经饱受西方列强蹂躏,印度也不例外,这个国家刚刚走出西方殖民不久。即使今天,中印间的所存在“仇恨”,同样与西方列强密不可分。站在这个角度上说,即使中印两国对俄罗斯存有戒心,但也须在美国与西方对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问题上保持谨慎。
18日,普京对外宣布克里米亚重新回到俄罗斯怀抱时的发言是铿锵有力的。他说,“克里米亚过去以及现在都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的一部分”。那时,普京虽没直接骂前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卖国贼”,是“昏君“,但他说赫1954年将克里米亚移交给乌克兰的决定是“违宪”的。“在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突然被划入另外国家的版图,俄罗斯的感受不是简单的被偷,而是遭到抢劫”。克里米亚居住着150万俄罗斯人,35万将俄语当作母语的乌克兰人,还有30万克里米亚鞑靼人。周日全民公投的结果显示了他们加入俄罗斯的意愿。总共有97%的参与者投票支持克里米亚加入俄联邦。
既然是克里米亚的意愿,俄罗斯又不费一枪一弹,克里米亚公民又是经过公投的方式要求加入俄罗斯的,自然就会得到俄民众的广泛支持。当然,普京在俄罗斯的支持率也是空前的。即使美国宣布对亲普京的一些俄议员进行制裁后,这些被制裁人反而成为了俄罗斯的英雄。18日俄国家杜马通过一项有关“美国和欧盟针对一系列俄公民制裁”的声明。议员们为自己的同行抱不平,建议也禁止他们入境。“我们建议奥巴马先生和欧盟官员们,将投票支持这一声明的所有俄杜马议员列入美国和欧盟制裁俄公民的名单”。文件通过需要获得226票,335名议员一致投票表示赞同,无人投票反对,无人弃权。
在电视画面中笔者看到了俄罗斯总理梅德杰韦杰夫的身影,他在那儿鼓掌,主席台上普京正在发表讲话。梅德韦杰夫之前是俄罗斯总统。他是第一个登上与日本有争议的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的俄罗斯总统。
据悉,对于克里米亚16日就地位问题举行的全民公投,美国与西方都作出了强烈反应。美国17日宣布对俄高官实施制裁,而欧盟外长们也商定制裁他们所认为的对“破坏乌克兰领土完整”负有责任的俄、乌官员。普京早前表示,可能采取的制裁将令双方均蒙受损失,因为在当今世界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所有人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的。俄外交部发言人卢卡舍维奇早前表示,莫斯科将不得不对可能的制裁作出回应,但不一定是对称性的。
需要留意的是,据俄外交部网站称,俄罗斯副外长卡拉辛18日与中国驻俄大使李辉就乌克兰局势及克里米亚的全民公投磋商、“双方就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局势交换了意见,包括半岛3月16日举行的全民公投”。二者交换意见的背景是,2月22日乌克兰发生有政变迹象的政权更迭。乌议会罢黜了总统亚努科维奇,修改了宪法,将总统大选定于5月25日。亚努科维奇2月28日在顿河畔罗斯托夫记者会上称是在生命受到威胁下被迫离开乌克兰,并称自己依旧是合法当选的国家总统。莫斯科认为,乌克兰议会决定的合法性令人质疑。乌克兰东部和南部一系列地区以及克里米亚不承认乌克兰议会决定的合法性,声称罢黜亚努科维奇非法,决定就各自地区的进一步命运举行全民公投。
俄独立报在分析普京为啥不买西方的帐时称,普京公开立场原则之一就是:决不做任何屈从压力的决定,也不会在压力下改变任何决定。确切地说,决定可以改变,但不应视作被迫做出改变。强有力的政权不会屈服,只能服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即使在克里米亚问题上西方政治家发表了种种言论,俄政府后退或回避的任何举动都会被解读成:西方对克里姆林宫施加压力,吓唬它,迫使它屈从了自己。普京和执政精英花了多年时间才树立起强大的主权国家形象,决不能让这种解读得逞,因此他们决不会退却,同时西方也没有向普京提出一种既能让俄罗斯让步又可保全其颜面的令人可以接受的方案。
据悉,全俄舆论调查中心不久前的调查表明,对普京的支持率超过了70%,创三年来新高。国家电视台在报道这一数据时强调,支持率是在乌克兰事件的背景下提升的。普京支持率的上升依靠的是那些接受当局塑造的形象和接受当局对关键信息解读的选民。总统重视他们的意见,他的权力和合法性正是建立在他们的选票之上。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普京的核心选民不把巩固和扩大与西方的关系当作目标和价值观。普京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不屈服于西方压力、能够挑战西方和美国、敢于做出主权决定和恢复历史公正、“不抛弃自己人”。
另据笔者观察,已经注意到克里米亚入俄中,美欧制裁收效甚微的美国华街日报同时也发现,由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不断的恶化,现令西方企业的紧张不安。不过,这家媒体称,意大利轮胎生产商18日宣布了一项价值6.95亿美元的协议。根据协议,俄罗斯国有石油公司OAO Rosneft将入股Pirelli,成为其最大股东。此外,德国公用事业公司前一天说,将以超过70亿美元的价格把旗下油气子公司出售给由俄罗斯富豪弗里德曼控股的一家企业。此交易体现了俄罗斯与欧洲之间商业关系的密切程度。
意大利公司与德国公司在最敏感的18日宣布上述消息,意味着什么,我们不作猜测。但对华尔街日报报道,乌局势给俄罗斯造成的负面影响,之前,该媒体对于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及附属岛屿的争端中,也作过类似的报道。换一句话说,商人追求的利益,谁阻挡他们的利益,谁就是他们“仇家”。何况企业关系到国家的命脉,笔者想,西方会有所考虑。(文/梁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