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本《周易》卦序由《归藏》卦序演变而来
郭顺红
传本《归藏》是晋代汲冢中出土的易类文献,历代以来很多学者对传本《归藏》的真实性存有质疑,认为是后人根据传说编著的伪书。一九九三年三月荆州博物馆发掘了秦汉墓葬十六座,其中的十五号秦墓出土了一批易占竹简,经学者考据推断,王家台出土的秦简易占为《归藏》,有学者认为就是《归藏.郑母经》。王家台易占竹简的出土意义重大,证明文献辑录的传本《归藏》不是伪书。
经学者对传本《归藏》、通行本《周易》、帛书《周易》、上博易简等卦名、卦辞、用字先后及规范性等对比,认为传本《归藏》成书时间不会晚于通行本《周易》,而且传本《归藏》卦符结构与通行本周易完全一样,大多数卦名与通行本《周易》卦名相同,或用字通假,或含义相近。这就说明传本《归藏》与通行本《周易》有一个内在的继承性,这也说明历史上关于三易:《连山》、《归藏》、《周易》顺次继承发展(或出现不同的时代)并非虚构。
下面笔者从卦序角度谈一谈传本《归藏》与通行本《周易》的继承关系,有不对之处请方家指正。
根据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关《归藏》辑本、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归藏》辑本、参考王宁《传本<归藏>辑校》、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等对传本《归藏》卦名转换为通行本《周易》的卦名,并补齐相关辑本中遗漏的卦,得到的《归藏》卦序如下:
坤、乾、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艮、震、大过、颐、困、井、革、鼎、丰、旅、小过、中孚、临、观、萃、升;
剥、复、无妄、大畜、睽、家人、节、涣、蹇、解、损、益、咸、恒、蛊、随、巽、兑、离、坎、谦、豫、归妹、渐、晋、明夷、既济、未济、遯、大壮、贲、噬嗑、夬、姤。
初看起来该卦序除与通行本《周易》卦序一样都是采用错综卦对组合,且前十四卦与通行本《周易》卦序相同(乾坤可能颠倒)外,其它卦对似乎看不出什么规律。但我们仔细分析,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与通行本《周易》卦序之间存在的“关联”,这些关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传本《归藏》卦对组合前后次序大部分与通行本《周易》卦序相同
在《归藏》的三十二对卦组中,有二十二对确认与《周易》卦序相同,即如:屯在前,蒙在后;剥在前复在后。
卦对先后相同的22对卦如下: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困井、革鼎、丰旅、临观、萃升、剥复、无妄大畜、蹇解、损益、咸恒、随蛊、巽兑、谦豫、晋明夷、既济未济、遯大壮;
卦组先后不同的7对卦如下:坤乾、艮震、大过颐、睽家人、节涣、离坎、归妹渐;
由于传本《归藏》有三卦缺失或卦名不明确,所以不能确定的有3对:噬嗑贲、小过中孚、夬姤。
二、与通行本周易卦序同序的前十四卦次序一致
除了乾坤(可能颠倒)外:“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次序两个卦序完全相同。这说明《周易》卦序继承了《归藏》卦序前十四卦次序的合理因素。
三、传本《归藏》卦序看似没有规律,实际上有一定内在规则
如果将传本《归藏》的六十四卦按照大致的先后次序放到三十六宫三角塔图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有规则的卦对关系,见下图所示:

上图说明,《归藏》卦序也不是没有规则的,卦序按照三角塔结构的特点,也可以分成上下径,上经以坤乾(或乾坤)为起始,以萃升为结尾;下经以剥复为起始,以夬姤为结尾。
这个三角塔结构能够将《归藏》卦序中的一些规律呈现出来,说明三角塔结构在卦序构造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传本《归藏》与通行本《周易》有传承关系吗?
王家台秦简的出土证明传本《归藏》不是伪书,那么就意味着传本《归藏》是有传承的易书,并且它的成书早于《周易》,那么其卦序就是早于通行本《周易》的卦序。传本《归藏》卦序与通行本《周易》卦序一样都是错综(即“非反即覆”)成对排序的,并且前十四卦次序是一样,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传本《归藏》卦序是不是周易之前的卦序,有两种可能性:其一,传本《归藏》卦序不是周易卦序的前身,而是共同由某一卦序按照不同传承发展出的不同版本,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的,因为两个易学体系完全迥异,卦辞体系完全不同,同一时代不可能创立两个易学体系的(卦序就意味着一种《易》的思想体系),这在先秦皇家是不可能的,《易》可以使用不同的卜法、筮法,但不会有不同的《易》体系的;其二传本《归藏》卦序就是周易卦序的前身,从其诸多相似点(如诸多相同的错综卦对,前十四卦顺序相同等)可以认定。
我认为很可能是文王在深入研究《归藏》的基础上,对其卦序进行了较大修改,继承了《归藏》卦序中的错综卦对及前十四卦次序,对卦名、卦义进行了厘定,形成了《周易》的思想体系雏形,后经周公系辞,后世又对其卦辞进行了部分补充修订,才形成了《周易》本经。正是出现了《周易》以后,周代皇家推崇《周易》,《归藏》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随后散落民间。
下面讨论通行本卦序的构建问题。
我认为,研究通行本卦序最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找出卦序内在的整体规律性(最好是简单的图示),二是研究这个卦序的内在思想性,也就是了解卦序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笔者的看法是,通行本周易卦序是由传承下来的《归藏》卦序修订而来的,就是说通行本卦序作者在研究了《归藏》及其卦序的基础上,对《归藏》进行了修订,也就是演易过程。在《周易》成型过程中,一是保留了《归藏》卦序中的对偶(即“非反即覆”)卦组,并保留了大多数卦对的前后次序,二是继承了《归藏》前十四卦的次序(可能对乾坤颠倒),三是修改了部分卦名,并赋予新的含义,四是修改了整个卦辞系统。
通行本卦序与六十四卦三角塔图存在对应关系,我认为通行本卦序的设计者正是看到了六十四卦在三角塔图中的特点,然后利用三角塔结构对《归藏》卦序进行修订,得到了在三角塔图中符合整体规律的通行本周易原始卦序,该原始卦序三角塔图及次序如下:

上经: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
下经:
坎、离、遯、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丰、旅、渐、归妹、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这个原始卦序上经与通行本《周易》卦序完全相同,下经只是在革鼎、遯大壮、困井、渐归妹处与通行本有所区别。
这个卦序在三角塔结构中卦序是有整体规律的,在图中对应位置的卦组均呈相错关系,或相综后再相错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左右互补的。即图中的端点线与箭头线左右互补对称。
为什么在通行本卦序中上经是上面的这三十卦?下经是另外的三十四卦?
其一、继承了《归藏》部分卦序内容(即前十四卦的顺序),如果前十四卦次序确定了,并且将三阴三阳的咸恒卦放到下经之首的话,根据这十四卦之间的错综对应关系,三角塔的结构大致就定下来了;
其二、该卦序的前十四卦中,所有卦都是含乾坤(三爻卦)的卦,或者互卦是含乾坤的卦,在上经中除了个别三阴三阳爻卦组以外,所有卦组都是含乾坤(上卦或下卦),或互卦中含乾坤的;
其三、由该三角塔结构决定了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当然,还可以构建出另外的三十六宫三角塔结构,如笔者根据通行本《周易》卦序修订的塔排卦序)。
通行本卦序与笔者前面的原始卦序差别很小,调整的原因前面我已经说过了,即主要是咸恒(家天下的象征)位于下经之首(参见本博《通行本周易卦序揭秘》)。
这样就完成了由《归藏》卦序到通行本《周易》卦序的演绎(构建、修订),调整后的卦序(即通行本《周易》卦序)如下:
上经: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
下经:
咸、恒、遯、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参考资料:
王明钦 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
连劭名 江陵王家台秦简与《归藏》
廖名春 王家台秦简《归藏》管窥
王忠军 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
王宁 传本《归藏》辑校
梁韦弦 王家台秦简“易占”与殷易《归藏》
李家浩 王家台秦简易占为归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