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把国资改革变牟利的警示


  与本博同步的《慧眼财经》公共微信开通了,微信号:yfh60716

  习近平3月9日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改革关键是公开透明。

  为什么强调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呢?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很大成就。这个成就主要表现在抓大放小、整合国资布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制上市,沿着国资国企改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路径开展。以改制上市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成功的。使得中国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直管的115家实现了蜕变,一举扭亏为盈,经营根本好转。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将牵扯到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和行业牢牢控制在了国家手中。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国有净资产才有3万亿,到2013年末,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净资产高达31.8万亿元,国有企业利润高达2.4万亿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过去国企改革也有一些教训要汲取。最大的教训是贱卖国有资产,造成国资流失。一种情况是地方政府把国企当作包袱,由于着急出手甩包袱,话语权掌握在了资本手中,对国资要价非常之低,造成流失。另一种情况是,对市场经济缺乏了解,没有一个中立机构对国资进行价值评估,任凭资本出价要价,一些地方政府心理没数没底,导致国资流失。再一种情况就是,一些资本、内部人甚至腐败官员联手,为了谋取利益,趁国企改革改组之际大捞一把。多方共同密谋低估国资价值,甚至零资金转让变卖国有企业。造成国企在改革改制中大量国有资产被贱卖和流失。社会民众反响强烈,意见非常之大,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犹如昨日。

  习近平要求“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对于即将启动的国企改革是多么的及时,多么的重要啊。

  这轮国企改革与上一轮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这轮改革的环境要好得多。没有上一轮改革着急甩包袱的思想,基本不存在国企内部不规范、价值无法评估的情况,市场透明度也大大提高。这轮国企改革的目的在于激活市场、提高效率,从整个市场经济运行体制的大局和深层次出发进行改革的。

  必须汲取上一轮改革的沉痛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具体在于如何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笔者认为,防止国企改革重蹈过去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在细则中不能缺少最为关键的两个方面:首先,对于新的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一开始就必须使得项目彻底透明化,预期回报率等指标必须公开化。在此基础上,实行公开招揽非国资进入。进入后,必须明晰资本股权,按照股权大小分享项目成果、共担项目风险。混合股权的投资项目,政府之手必须彻底退出,不应有任何干预企业经营或者照顾优惠配置资源的任何行为。

  其次,现有国企改革改制成混合所有制形式。这里面起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非国资进入国企,二是企业员工持股。习近平指出,改革关键是公开透明。必须在如何实现有效公开透明上做足文章。必须有无懈可击的体制机制来保证“公开透明”。一个思路是,对于已经上市的国企,无论民资、外资或者其他资本进入,还是员工持股,都应该在公开透明的二级市场购买股份股权。而不是私底下协商股权价格,私底下售卖股份。或者低价甚至是无偿送股份给职工。这就要求国企股权尽快实现全流通,国企股份彻底放开收购限制。只要在二级市场收购国企股份就是超过51%也不应该惧怕。国企出售股份的资金,完全可以充实到社会保障之中。如果国家想控股,还可以通过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在二级市场收购,以达到控股地位。对于没有上市的国企,应该尽快改制上市,在资本市场运行稳定后,再按照上述路径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对于国企职工持股必须转变态度。职工持股的目的是“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约束机制。这就要求国企员工持股不能看作是一种奖励福利机制,而应该看作是一种连股连心的约束机制。那就要求所有国企员工所持股份必须是从二级市场购买的股份,而不是企业内部低价或者曾送的股份。在二级市场购买后,要锁定一定时期或者直到其退休。

  总之,改革关键在透明化,而透明化必须有强有力的体制机制来保障。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14-03-09/181729664190.shtml#albumpage=1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5/c_1181642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