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尧错用鲧治水不影响伟大皆因“民主”
文/孙玉良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统治社会包括两种手段,一曰民主,二曰独裁。
民主是个好东西,在对事情难以做出决断时,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最后由招集人或主持人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策。但你千万不要以为,民主是万能的良药,做出的决策一定是正确的。民主只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方法,当“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时”,民主的决断往往就是错误的。
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有个古帝王叫尧,就是一个很民主的人。尧复姓伊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后人称他为“唐尧”。唐尧统治时期,中华大地上发生了大洪水,因此治水成为国政中第一要务。派谁担任治水官吏呢?唐尧召开了民主会议进行协商。大家都说让鲧治水,尧对鲧这个人很了解,认为他常常违背法纪,不守命令,危害同族的人,不可以。但大家都说“我们听到的情况和你说的不一样,还是让他试一试,如果实在不行,再免去他的这项职务”,唐尧尽管是最后决策者,但并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而是尊重大家的意见少数服从多数任命鲧治水,并嘱咐他说“可要恭敬地对待你的职务啊”。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鲧治水九年而无功,按现在的话说,鲧是个庸官。九年的洪涝灾害,对人民该造成多大的损失啊!可以想象家家流离失所,户户哀声悲泣的场景。但不管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并没有人“问责”唐尧,非但没有人谴责唐尧是个昏君,反而纷纷说他是一代名主。为什么?因为任命鲧治水,是一个民主的决策。民主与独裁,做出的决策都有可能是错误的。但独裁者发生错误,将遭到世人的埋怨甚至唾骂,被称为暴君、昏君遗臭万年。而民主发生错误,则是一个集体的错误决定,自然应该多数人承担责任,而不是把责任归结于一人。
独裁者治国,则国家命运系于一人之身。如果独裁者是名君,则国家幸矣;如果独裁者是昏君、暴君,则国家乱矣。中国历史上不乏汉文帝、唐太宗、宋仁宗、康熙、乾隆等明君,但更多的是昏王暴政。民主的魅力在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靠大多数人想办法,最起码做出的决策,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尽管民主有可能效率低下,尽管民主有可能不那么睿智,尽管民主有时显得迂腐,尽管民主做出的决策不如明君圣主那么正确,有可能带领大家走向失败,但独裁毕竟给人类带来的风险太大了,相信别人不如相信自己,而民主就是相信自己最好的方法,所以她是截止到目前人类能想出的最好管理制度。
唐尧在中国历史上是最著名的帝王之一,他曾经在多个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组织制定了中国最早的历法,促进了农业发展。但他最出名的事迹,是他发扬民主成为中国禅让第一人,开创了一个民主禅让新时代,树立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人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的法则。在唐尧之前,黄帝传长子玄嚣,玄嚣传侄子颛顼,颛顼传堂侄帝喾(玄嚣之子),帝喾传子帝挚,帝挚传弟唐尧。而唐尧没有传子丹朱,而是采用民主的办法让大臣们推荐,大臣们推荐了舜。唐尧经过考察,认为舜确实从德、才方面是帝王之位的最佳人选,便将天下禅让给了他。舜也果然不负所望,任命禹为司空治理了水患,并效法唐尧将天下禅让给禹。
尧舜时期并不是中国经济发达的时期,相反那时侯自然灾害频发,既有旱灾又有洪涝,但后世的人们却把那个时期想象成理想时代,大同社会的缩影,尧舜也因此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圣王。为什么?那个时代民主风气好,人们心情愉快。毛泽东有诗“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将那个时代比喻成社会风气最好的时代,共产主义追求的目标。实行了民主,人们有共同的追求目标,有统一的代言人,有困难克服困难,有痛苦解除痛苦,就象一家人攥成一个拳头过日子一样,不正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吗?尧舜时代经济不发达,尧还错用鲧给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却并没有影响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伟大,为何?孙玉良以为,一言以敝之,民主在人们心中的份量重如泰山,压倒了一切。
与孙玉良生意合作,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fbe030102e9o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