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兰世立:民营资本开始叩击航天业大门


 

对话兰世立:民营资本开始叩击航天业大门

 

【财经名人微对话】

 

对话人:兰世立(东星航空创始人)

张小平(新唐智库创始人)

时  间:2014年3月4日中午

 

张小平:兰总,对此条新闻,你怎么看?《李彦宏:鼓励民企进入航天领域》:“新京报讯(记者刘夏)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在提案中建议,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火箭、卫星发射等航天领域,提升我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李彦宏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鼓励民营企业开展火箭、卫星等的研制、生产和发射业务,加深航天事业对民营企业的技术和人才开放,鼓励支持民营企业与国有航天企业的合作,推动航天产业发展,促进航天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兰世立:应该进入所有的领域!

 

张小平:作为前行者,你觉得民企进入航天领域的可行性和意义何在?有什么需要传授的经验或需要规避的雷区吗?

 

兰世立:民企进入航空领域的历史,己经为进入航天领域作了一个示范,进入是迟早的事!但道路曲折艰辛。其实当年牟其中租用苏联卫星就已涉及航天了!他成了民营航天的“烈士”。幸亏现在又一次开放了!

 

张小平:可以趟水实验,但希望“烈士”越少越好。这对社会和产业发展都不利。

 

兰世立:是啊。

 

张小平:航天比航空需要投入的规模更大,涉及到民营卫星之类的大举措、大投入,如果反复,对民营企业挫伤更大。

 

兰世立:当年民营银行,以信用社的形式对民企开放,结果进去的人都成了烈士,无一幸免!

 

张小平:是的。悲哀。

 

张小平:不过这次李彦宏之类的民营企业进入,和之前有不一样。之前是政策放宽、民营资本进入,现在更多的是凭先进的技术能力进入。因为中国很多高科技公司已经拥有很先进的技术实力和很现代的管理理念了。现在进入航天航空领域,是“资本+技术+管理”的进入。

 

兰世立:关键是政策。

 

张小平:关键是政策的可持续性吧。呵。

 

兰世立:民营航空业先开放,后打压,又开放,就是现实,银行业也是如此!

 

张小平:为什么要如此反复呢?

 

兰世立:一方面说明总有人想维持垄断的局面,另一方面也说明谁也阻挡不了市场化进程。

 

张小平:你觉得民企做类似的进入航天领域的两会提案,有现实意义吗?

 

兰世立:当然有!至少证明有人开始叩击航天业的大门了!

 

张小平:你觉得破除行业垄断,尤其是进入航天航空这种高科技高尖端领域,关键因素是什么?资本?管理?技术?创新意识?或者兼而有之?

 

兰世立:你所说的这些因素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政策!

 

兰世立:互联网业的发展就说明一切!

 

张小平:其实说白了,就是公平。政策的核心,就是公平对待国有、民营资本即可。其他交给市场。

 

兰世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