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奕鑫:美国非农,一样的数据不一样的逻辑


   如果非农的实际数字基本符合市场预期,那其对市场的影响就不会很大,但如果大幅超出预期或者低于预期的话,市场将反应剧烈,会给投资者带来瞬间的盈利刺激。

  
  非农几乎让全球市场每月上演一次风险盛宴,这一切不仅因为它是经济数据中的“重磅炸弹”,更因为它难以琢磨。
  
  非农数据:
  
  一般是指美国非农就业率,它与非农业就业人数、失业率三个数值,由美国劳工部每月发布一次。非农就业人数,能反映出制造行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及其增长,数字减少代表企业减低生产,经济步入萧条。当社会经济较快时,消费自然随之而增加,消费性以及服务性行业的职位也就增多。当非农业就业数字大幅增加时,表明了一个健康的经济状况,理论上对汇率应当有利,反之亦然。因此,美国的非农就业数据是外汇市场每月重点关注的经济数据之一,非农业就业人数为就业报告中的一项。
  
  就业报告,通常被誉为外汇市场能够做出反应的所有经济指标中的“皇冠上的宝石”,它是市场最为敏感的月度经济指标,投资者通常能从中看到众多市场敏感的信息,其中外汇市场特别重视的就是随季节性调整的每月非农就业人数的变化情况。
  
  对于现货黄金白银一般的影响:
  
  1、非农就业人数
  
  非农数值减小,表示经济步入萧条。企业减少生产。利空美元,利好黄金/白银。
  
  非农数值增加,表示经济状况健康。利于提高利率,利好美元,利空黄金/白银。
  
  2、失业率
  
  失业率下降,代表整体经济健康发展,利好美元,利空黄金/白银。
  
  失业率上升,代表经济发展放缓衰退,利空美元,利好黄金/白银。
  
  (失业率对黄金影响理论上和非农就业数据相反,但实际中以非农就业数据为主)
  
  对于长期浸淫于投资市场,尤其是贵金属及外汇市场的投机者而言,非农数据应该是每月关注度最高的一个经济数据。在其公布期间,贵金属市场及外汇市场的短期巨大波动,给投机者提供了操作的空间,使得短线投机者对该数据更是趋之若鹜。
  
  对于短线的投机者而言,纯技术派,通过总结非农报告公布期间的各种图形走势规律,配置相应的操作策略,意图进行短期的投机行为,获取利润。数据交易派人士,则利用历史的非农数据,或者各项经济指标对即将公布的非农数据好坏进行预测,意图把握住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动向,从而博取巨大的主动交易利润。
  
  中长线的趋势交易者,也密切关注非农数据,力图通过非农数据的好坏,来验证自己的交易趋势是否正确,或者提早捕捉到趋势的变化,从而对走势进行预判布局,精准把握变盘的时间节点。
  
  而之所以非农数据能够在最近几年成为经济数据的明星,这一方面得益于美联储前任主席伯南克一改其前任格林斯潘的模糊形象,推行美联储政策透明化,尽其最大努力使市场能够明确理解美联储的意图,与市场投资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并且尽量将影响政策的指标进行量化。譬如:是否退出量化宽松政策需关注的通胀膨胀率指标为2%,失业率为6.5%。
  
  另外一方面,是由于非农就业数据的好坏,与失业率有着极高的相关性,通过判断非农就业数据的好坏,就能够了解就业市场的整体运行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宏观政策。
  
  众所周知,经济持续的增长、通胀可控、充分就业是一个国家的三大宏观调控目标。这三个指标是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也是政府采取适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相应调控的重要参考指标。
  
  对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来说,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也会密切关注这三项重要经济指标的表现情况。美联储就明确设定了货币政策的门槛,失业率临界值为6.5%,通货膨胀率的临界值则为2%。目前来看,通货膨胀率一直是在可控的额范围之内,仍未触及2%的临界点,而失业率已经频临临界值6.5%,就业市场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美联储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从而使失业率备受市场的关注。
  
  既然,失业率的好坏能左右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那么我们有必要来系统了解下,有关美国失业的定义以及相关的统计方法,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每次美国公布的就业数据以及进行相应的数据预测、分析,从而有助于我们把握相关的行情。
  
  在美国,失业被定义为愿意且有能力工作的人没有得到工作的这部分人。从这个定义中,我们至少得到两个信息,一个是这个劳动者,得有劳动能力,其次是,这个劳动者,必须要有工作的意愿。对于第一点,大家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第二点,就得特殊说明下,因为如果这个人有工作能力,但是不愿意工作,是不计算在失业之列的,也就是说是计算在就业之列。
  
  以上只是一般的运行原理,市场情况千变万化,有时数据基本符合预期,可能对市场影响有限,有时数据超好或者超坏可能有悖上面的分析思路。非农就业数据大幅优于预期有时反而让美元的避险需求降低,美元指数下跌;有时非农就业数据意外疲弱可能引发避险情绪和市场忧虑令美元反弹。所以单纯经济数据还要配合股市、商品和市场反映程度等因素来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