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日记(十三):用青春谱写乐章


    这段时间,虽碰到些许烦恼,但诸事进展还算顺利,所以心情还算不错,也有时间仔细浏览QQ空间,看看日志或者“说说”之类,关注学生的动态(我教过的学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有些学生的思想居然比我还老成,写出来的文字不仅有一定哲理,还富有深度,俨如一位老者,看透人间沧桑,遍历世事浮沉。惊得我一身虚汗,自愧弗如!

    我不是自吹,也算是“少年”老成,可学生比我还呜呼哀哉!虽有古话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吧,但多是指技艺和本事,例如学生的英文可能说得比我好,才艺比我多等,自是没话说。却没说弟子会比师父还老成,也不能说不好,只是担心其二十上下的身体,却宿着一个苍老的灵魂,不知是喜是忧,也不好妄加评论,且行且珍重吧。

    最近,我在课间休息时,总爱给学生们放些经典音乐。据说此举可以让学生产生认知放松感,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有个新闻系专业学生,叫张淑雅,课间总喜欢问我:“老师,我可以点歌吗”?诚挚而不失礼貌,大方而不损气度。

    课间短短十分钟的音乐,能否促使学生产生认知放松感,我既不是心理学家无法证明,也不是学生本人不知“鱼之乐”。但有一点我很明确,那就是学生貌似简单的问题,却让我产生了认知放松感。因为在她的言行中,我看到了青春和活力,看到了青年学生该有的心态、朝气和阳光,而这正是我所熟悉的象牙塔里的味道!

    记得去年班上团支书找我商量,说要开一个主题班会:积极的心态,成功的······后面两字忘了是说什么了。这哪是大学生该讨论的问题?我最烦这种所谓的成功学了。当然,我知道班支书也很无奈,所以委婉地和她说:“别的班怎么样我不知道,咱们班要不就不来这些虚的吧”。大学,应该多办点像读书交流会、学习研讨会、趣味运动会等青年人该有的活动,大家在一起相互交流、切磋、竞技,共同进步共享快乐,这才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生活。

据说人的记忆具有峰终效应(peak-end effect),最在乎结局和高低潮,平淡的日子总是容易被忽视和遗忘。所以学生们更重视课程考试和未来出路,不重视课外阅读和活动,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大学里养成一个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有多重要,只可惜有些学生迄今为止仍不明白。有部分学生,行为则带有目的导向和利益导向,不能很好地参与和融入到集体中去,未免会有些形单影只。

花儿正是绽放的时候就应该不遗余力,莫要等到上了年纪再唱《怒放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