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裕论茶道与风水的关系


 

              茶道与风水
               
    ---在浙江与法师品茶的感悟 
 
       曾祥裕 (赣州风水养生堂 QQ421184777,电话13766307454)
 
  曾祥裕:茶道 与风水
 
 
   我是风水道中人,对茶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因为茶是饱含天地山川精气之灵气,与学易之人散淡之性相吻合。但是,我对茶道的认识还是缘于寺院法师的开示。记得我在宁海佛学院讲学结束之夜,法师们盛情邀请我品茶,以此为我送行。这是一次难得的禅茶聚会,座中有来自各地的法师有寂光、则慧、了然、显德、法印、靖淳等朋友。名如其人,法师的法号也颇有禅味,让人细品。
 
    在中国茶道的发展历程中,佛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曾祥裕:茶道 与风水
 
  唐代《封氏闻见录》载:"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伽,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又唐诗人杜牧的:"今日鬓丝禅塌畔,茶烟轻扬落花风"生动描写了老僧煮茶时闲静雅致的情景。 
  
   寺院崇尚饮茶、种茶的同时,将佛家清规、饮茶读经与佛学哲理、人生观念融为一体,"茶佛不分家"、"茶禅一体"、"茶禅一位"由此产生。茶与佛有相通之道,均在主体感受,非深味而不可。
 
  佛教界自古以来就有不少法师精通茶道。 高僧皎然在《饮茶歌诮崔世使君》一诗中就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曾祥裕:茶道 与风水
 
   茶可明心见性。精瘦的则慧法师,言行之间,透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飘逸神韵。她17年前出家一心学佛,其间在南国厦门喜上喝茶,从此茶成为人生喜爱之物。她精于品茶,在读佛学院期间,与同学一起到街上的茶叶店蹭茶,她对茶叶的品质的点评,让茶店老板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主动奉献镇店之宝,让其品尝。
 
   她在为我们沏茶之时,那种专注那份优雅,不时点评所品之茶的色﹑香﹑味,伴着袅袅茶香,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让在座者无不体验到身心皆与茶相携相助的感受﹐在慢酌细品间,心灵得到一种净化和洗礼,不时欢声笑语,释放出一种旷达的天性。
 
 曾祥裕:茶道 与风水
 
    这一夜,各位法师把珍藏的好茶奉上,一一品尝,竟喝了五六个品种。这实际上就是斗茶。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我平生第一次与这么多各地寺院相聚品茶,法师们对我以茶示礼,一声声“老师,请喝茶!”,如春风拂面,倍感温馨,我凝视着一杯杯入口的茶汤,看着那一杯杯褐色晶亮的茶汤,潜藏着各自的独有的清香与淡然。茶初入口,不觉其味,待茶液滚入深处,那份浓浓的茶愁,淡淡的茶香,自身体深处散发至四肢,舌尖,鼻腔,眼瞳,发丝,似全身置于清新的美妙仙镜中,又如沐浴在夏日树荫下,清爽怡人。“茶使人微醺” 。显德法师脸色红润,连说从来没有这样喝过茶,喝出如此兴致。
 
  这一夜,我认识了则慧等法师的超凡脱俗的品性,她们个个对佛学颇有造诣,如今成为佛教弘法的栋梁之材。在长期修行中,各自以茶为友,以茶敬友,在交往中无名利之争,唯有心灵相通﹑性情相投的知遇之愉悦。
 
曾祥裕:茶道 与风水
 
   这一夜,我增长了对中国茶道的认识。中国历史上,无论煮茶法、点茶法、泡茶法,都讲究“精华均分”。好的东西,共同创造,也共同亭受。从自然观念讲,饮茶环境要协和自然,程式、技巧等茶艺手段既要与自然环境协调,也要与人事、茶人个性相符。
 
   青灯古刹中,体会茶的苦寂;琴台书房里体会茶的浓韵:花间月下宜用点花茶之法;民间俗饮要有欢乐与亲情。从社会观说,整个社会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和友善。
 
曾祥裕:茶道 与风水
 
    茶壶里可装着天下宇宙,壶中看天,可以小中见大。
 
    这一夜,我从各位法师所论的茶道中,悟到风水与茶道有天然渊源。在中国茶文化中,贯彻着周易的和谐精神。陆羽创中国茶艺,无论形式、器物都首先体现和谐统一。 他所作的煮茶风炉,形如古鼎,整个用《周易》思想为指导。而《周易》被儒家称为“群经之首”。除用易学象数原理严格定其尺寸、外形,这个风炉主要运用了《易经》中三个卦象:坎、离、巽,来说明煮茶包含的自然和谐的原理。
  
 
   坎在八卦中为水;巽在八卦中代表风;离在八卦中代表火。陆羽在三足间设三窗,于炉内设三格,三格上,一格书“翟”,翟为火鸟,然后绘离的卦形,一格书坎,绘坎卦图样;另一格书“彪”,彪为风兽,然后绘巽卦。
 
   陆羽说,这是表示“风能兴火,火能煮水”。故又于炉足上写下:“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疾”。天地自然,五行和谐是中国人辩证的自然观。风水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讲究天人合一。
 
    这一夜,我的思绪如同天马行空,思绪翩翩,悟到:品茶之道与风水之道有相似之处。
 
 
   中国茶道和风水都敬畏大自然和尊敬人。茶友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中国罗盘有地盘、人盘、天盘之分,三盘之中勘测风水佳地定乾坤。
 
   无论风水,还是茶道,都讲究水质。  
曾祥裕:茶道 与风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水质悠扬清澈,环抱有情,便是吉祥之象。
 
    茶道同样重水质,所取水既清洁又平和。煮茶之水,不宜湍流飞瀑。枯井之水也不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过于静止,就要陈腐,喝了也要生病。
    
   茶道也罢,风水也罢,都讲“和”。“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也是中国风水和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和而阴阳相调,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
 
   “和”之要义,就是凡事要掌握一个“度”。 中国最早茶书唐代陆羽《茶经》,体现了许多严格把握茶事的“度”的观念。例如论采茶“有雨不采,睛有云不采”;论评茶“茶之否,存于口诀”;论煮茶“慎勿……使凉炎不匀”;论沸水,一沸不用,三沸太老,而取二沸恰恰相好,等等。而恰到好处的“度”,就是“和”的基本内涵之一。
 
曾祥裕:茶道 与风水
    所以,进行茶事活动时,首先,必须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不能有偏激走极端,要心平气和,进退有节,待人有礼;其次,在具体活动中也要不偏不倚。例如制茶过程中,焙火,就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冲泡茶叶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冲泡时,也应按照同样的原则。无论置茶,注水,出汤,都要恰到好处。品饮时,要始保持着平和心态,才能体到茶的色香味妙处。 
 
   风水的精髓是“和”,人与自然环境的大和谐,内外环境的和谐,天地之间龙穴砂水的小和谐。风水师在青山绿水之中苦苦寻觅一个风水宝地,寻龙,审龙,证穴、察水之间,只为龙、穴、砂、水诸元素得到合理搭配,和谐共处。
 
    这一夜,我品茶中,悟到风水与茶道都讲究动静之态的流转,讲究空灵和节奏。
 
   茶之妙道重在静,讲究静品、静思、静修。在静中、定中,开启心中的真性。饮茶需心平气静,讲究井然有序地啜饮,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净、安逸。 
 
    风水师山水之间跋涉,常屏息驻足远眺群龙的气势,静静与山水对话,眼瞅脚下所寻之穴场而凝思不语。所点之穴不在过山之上,而在龙钟穴的之处,换言这就是龙在停驻的那个生气点,就是好穴。
   
   这一夜,我从法师们率真而脱俗的言谈中,悟到茶道与风水都讲一个“真”字。
 
   茶道追求“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追求的“真”由三重含义:
   1.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2.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3.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爱护生命,珍惜生命,惜福感恩,让自己的身心都更健康,更畅适,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真实,做到“日日是好日”,这是中国茶道的追求的最高层次。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
 
    同样,风水也是全力求“真”。“龙真穴的”,容不得一点虚假。风水师能否慧眼判断周围环境的吉凶,就在于其心血是否浇灌在这四个字上。
 
曾祥裕:茶道 与风水
 
    与众法师品茗是人生一大乐事。在我人生旅途中难得有如此心灵放飞的愉悦。则慧法师对显德法师说,喝茶如此开心,可有利于身心健康。开心就是“怡”,它是“静”的怡,“和”的怡,因为“怡”是灵魂的跳动,是脉搏,是瞬间的人生顿悟和心境感受,是淡雅生命中的一丝丝感动和一次次颤抖。我认同她的这番精辟点评。
 
    一个风水师的快乐莫过于为福主找到一个风水宝地,因为这是皆大欢喜事情。求吉避凶,为人带来吉祥和安康,是风水师的神圣使命。这也是体现一个风水师的人文关怀和生命价值。
 
   我从这次茶会中,品着清心爽口的玉液,读出了人生新的诗意,品出人生感悟和超凡脱俗的韵味…… 夜深了,氤氲着茶的清香弥漫在室内。我与法师们的谈兴却越来越浓,留存齿颊之间的茶香时时触动品茶的思绪。法印法师发出感慨说,她的茶龄也有五六年,但是如此喝法让她有点“凤凰涅磐”。
 
  
   则慧法师提议“ 以慈云茶聚”为题,集思广益,撰写两幅对联和记录品茶者,以志纪念:
 
    (一)上联:檀香 茶香 道香 香香泌心脾(则慧法师)
 
          下联:水味 禅味 法味 味味涤尘埃(寂光法师)
 
    (二)上联:访山探水 水亦水(诸法师总结)
 
          下联:品茶论道 道非道(了然法师)
 
    与会者:寂光法师、则慧法师、了然法师、显德法师、法印法师、靖淳法师、曾祥裕老师、金华小居士等于宁海慈云佛学院小客厅。
     
                                           佛历二五五四年
 
    (温情提示:曾祥裕将主导5月24日的杨公风水学习班,名额有限,有兴趣者从速报名。联系方式:电话13766307454,QQ421184777。)
 
     曾祥裕:茶道 与风水
 
 
 
 
 
 新闻动态        >>更多
 
 
 学员勘察风水实例    >>更多
 
·杨公风水学习班让更多人心想事成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广州风水名地 
·曾祥裕受聘为澳大利亚国际风水学院风水文化 
·曾祥裕多角度解读赖布衣祖坟风水 
·舍身智取风水宝地   状元家山别有玄机 
·深圳市民中心的风水意向 
 
 考察实例        >>更多
 
·风水案例:猛虎回头 
·曾祥裕考察赣州名地菩提山风水 
·尽孝扫墓应顾及风水 
·梁羽生故里风水考 
·走进西递体悟风水形法的运用 
·绩溪龙川人才辈出的风水作用 
·曾祥裕考察法门寺风水 
·阴阳石风水奇观 
·威海刘公岛:见证北洋水师的耻辱 
·曾祥裕考察邓小平故乡 
·风水之功要因地制宜 
·桃花潭上寻古迹 
·曾祥裕考察台州章一山祠风水 
·大帅府演绎的历史风云 
·大连风水内涵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