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部级以上高官犯罪不坐牢 权权相护


         昨天(4月29日)晚上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内容之一,是揭露司法腐败中的假立功真减刑、假就医真假释现象。

  节目披露,河南省禹州市公安局原局长王建生,2009年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零6个月,但在王建生被收监服刑后的三年多时间里,他先后五次被保外就医,只在狱中待了22个月。就这样,似乎还委屈了这个原本是抓别人去坐牢的原公安局局长。为此,河南省一所监狱于去年2月向郑州市中级法院提出因服刑人员王建生有立功行为,建议对其减刑九个月的申请。

  节目援引的另外一个例子,则为媒体广泛报道过的张海通过贿赂监狱官员“立功减刑”的案件。2007年2月,广东健力宝集团原董事长张海被佛山市中级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在羁押一年多的时间里,张海买通了佛山市看守所的两名官员,此二人将其他犯罪嫌疑人的检举揭发材料作为张海立功减刑的依据,致一年后广东省高级法院终审判决时将原审判决的有期徒刑15年改判为有期徒刑10年。仅此还不够,在此后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张海又因佛山市看守所提供的一份假立功材料和其服刑的武江监狱认定的虚假专利连续获得两次减刑,从而导致张海提前出狱与女友逃往境外。

  更有甚者,是连收监执行的样子都懒得做。广东省江门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长林崇中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然而河源市看守所官员以及医务人员在收取贿赂之后出据虚假病情材料,致河源市中级法院据此作出对林崇中暂予狱外执行的决定。原海南乐东监狱第四监狱监区长张同泽在任职期间,收受服刑人员贿赂,7000元可以买来假释,1500元可以换来减刑……

  其实,这个节目揭露出来的司法腐败,只是类似腐败的一部分。最近一些年来,那些前腐后继的官员之所以貌似怀有不怕坐牢的大无畏精神,与上述司法腐败存有因果联系。司法腐败产生的“前腐”示范,是“后腐”者变本加厉腐败的致腐原因之一。

  早前有媒体曾经报道,较早一些因腐败案发而被法院判刑的时任(副)部级以上的官员,都没有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服毕应服的刑期,被提前释放,过上了悠哉悠哉的“退休”生活……而他们被提前释放的原因是什么,则从未见公开的说明。

  有媒体曾经统计过自改革开放以来被司法惩处的高级官员的名单,这个名单之长、所列犯罪人任职领域之广、犯罪手段之恶劣以及后果之严重,都足以令人们惊诧不已。但是,如果有媒体统计一下这些官员的平均服刑时间,以及其中被减刑释放、保释、保外就医人数的比例,那么,这个结果会更加令人吃惊。

  正如最高法院审监庭官员在节目中所说,与普通罪犯获得上述同样的机会相比,“一些有权人,有钱人,判刑以后减刑相对快一些。他们获得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比例要高一些,实际服刑的期限要短一些”。这三个“一些”,绝非是这些“有权人有钱人”立功大、表现好、身体差,而是权权相护、权钱交易的司法腐败之结果。这其中,以官员身体状况为借口,替一些服刑的前官员得到保外就医的机会进行辩解是难以服人的。因为在争官职买官位时,人们几乎从未听说过哪个官员说自己身体有宿疾且以医生诊断证明之。

  因此,平等适用法律的前提,是铲除司法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