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川企发展新机遇


  全国股转系统(俗称新三板)自去年开始正式挂牌运营以来,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热点话题,也是各大媒体,尤其是财经媒体关注的重点。毫不例外,作为知名财经媒体的《川商》杂志在2014年的3月刊重磅推出了关于新三板的系列稿件作为一个资本市场的从业者与研究者,阅后感触颇多。

四川是中国西部经济大省,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拥有为数众多的中小微企业。而中小微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个共性难题——融资难。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在以前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中小微企业融资途径很有限,一般通过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完成,能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是很小一部分。客观的讲,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也有企业自身的很多原因,比如所处行业属于国家限制产业,企业缺乏盈利能力,内部管理混乱,存在重大经济纠纷等因素。

去年以来,国家加快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速度,积极拓展中小微企业融资道。正是在此背景下,全国股转系统应运而生,并且将服务范围直接扩大到全国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新三板“低门槛”的亲民定位,“小额、快速、多次、低成本”的融资特点,即将推出的做市商制度,交投的逐渐活跃和未来直接转板的预期,无疑是给中小微企业融资打通了一条“金光大道”。

 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企业。现在登陆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所(中心)的川企已有200家以上,其中今年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有10多家,即将还有一批川企拿到新三板市场的通行票。挂牌企业得到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挂牌企业获得政府的奖励和相关优惠政策、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另一方面,企业完善了法人治理,优化了股权结构,提高了知名度。但是,还有更多的中小微川企不了解、观望、怀疑甚至拒绝。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符合条件的川企应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新机遇,挂牌新三板,借助资本的力量做强做大,共同分享改革、政策和资本市场的红利。(本文发表于《川商》杂志2014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