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们没有学习,而是学习的方式错了
哈佛非常著名的一个结论是:人的差别来源于学习。
而我们的问题往往在于:年龄越长、成就越大,我们学习的效果与创新改变的可能越小。所以著名的管理学家柯林斯讲过:我们过去成功的因素恰恰是我们进一步成功的制约,因为优秀,所以无法卓越。
人们随着年龄增长,自然会对很多事情产生自己的判读。越成功的人,这种“成见”会越多、越执著。于是我们就带着评判和对比的心理来看待别人的意见和想法,从而导致用我们的立场来理解它,也屏蔽了内容的本意。事实上,很多时候,那些我们一听就不对的东西,可能正是要我们要听的事情。
我们因为他人的知识而博学,但无法因为他人的智慧而睿智。“行”才是增加睿智的唯一途径,不是学习为了行,而是怀着行的胸怀,抱着用的心态来学习。要想将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首先就一定先认为别人讲的东西是对的,只有这样的时候,你才能完全敞开心扉。从里面找到行、用的方法,然后自己试着去做,从而让自己进入一个可能全新的认知领域。
所以,学以致用是在讲学习的目的,却不是学习的心态,学习的心态是用以致学。有了用的心态,才能学到别人的真意,才能产生所谓的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你自己不“茅塞”,别人怎么让你顿开?你已经是圣人了,别人就只能做学生,三人行哪有我师。
所以,道德经里面,将学习的这种心态描述的非常透彻: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一个懂得学习的人,一个智者,在学习的时候,是勤而行之的学。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学习的时候,就是以怎么用的角度来学习这个内容的,不是学完了再用,而是学的时候就没有评判、没有对比,仅仅是预设别人是对的,思考我怎么用。
那么一般人的学习是什么样呢?他好像听懂了,但是好像又没有懂。们可能会因知而道,将学到的东西讲给别人,看上去学习的结果好像存在,但是他们自己却没有做到,所以这个学习的结果又不存在。
不懂学习的人呢?因为有太多成见或者自以为是,所以,他们经常会说:“我听过,我知道,我就是这么做的”等。所以老子最后还有一句话,不笑,不足以为道,如果真正的智慧不被这样的人嘲笑,怎么称得上大智慧。
其实,跪着学习就是不带自己的身份,也不带别人的身份,不去判读对错,而是先假设是对的,思考怎么用。再自己试着行,实践中判断对错。然后我们就能做到:不因为智者圣者语而盲从,也不因为愚者常人言而轻视,回归事情、尊重事情本身的规律,回归科学,这就是站着做人。
真正有学问的人就像麦穗一样:只要它们是空的,它们就茁壮挺立,昂首睨视;但当它们臻于成熟,饱含鼓胀的麦粒时,它们便谦逊地低垂着头,不露锋芒。
—— 法国作家蒙田
这就是跪着学习,站着做人。
附:及时羊粉丝案例分享
用《时间都去哪了》教育孩子
“杨老师是我非常关注和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师,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是当故事讲给8岁女儿的,时间去哪了——当我们将一个长期的愿望或者梦想,变成短期行动时,我们就会发现时间在我们手中,梦想也离我们很近。”
“妮妮,你觉得有什么收获啊?”
“就是不要浪费时间”
“那里面在讲长周期,短管理,妮妮,你还记得你长大后自己上什么学校的梦想吗?”
“当然,妈妈,我要上清华大学”
“恩,妮妮真的很棒,这就是你长周期的事,需要很长时间,很多努力才能完成的,那么妮妮,你现在怎么办呢?”
“我要考100分。”
“嗯,那如何考100分呢?”
“嗯,妈妈,我不跟你说了,我今天要多写一遍拼音。”
“妮妮真的太棒了,多写一遍拼音就会让我们的妮妮离清华大学更近一步。”
及时羊评论:
这就是上士闻道,以用的心态在思考文章。这就是跪着学习,结果必然受益于行。这也是及时羊想要做的事情:有收获,有行动,有改变,改变之后带来真正的收获、幸福——乐在其中。这就是我们做这个社群的目的:有乐有得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