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企业最能经营文化》璀璨问世


 

1图书信息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丛书名:中国软实力商盟智库书系

作者:胡耀元

版次:20145月第一版

页数:266

字数:339千字

印张:17

插页:6

ISBN978-7-302-35005-7

CIP数据核字(2014)第006863号

定价:36.00元

 

2作者简介

胡耀元品牌策划专家,企业文化整合专家,资深展览规划专家,软传播策划人,软资产管理人。曾走过: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北大纵横。现任职:中国软实力商务联盟创始人、中国企业软实力研究院总顾问、中国软实力商盟智库总策划、麦田兄弟品牌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麦田兄弟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主要咨询领域:企业文化整合与落地、品牌策划与推广、企业软实力建设,拥有数十项客户案例。

    主要培训课程:缔造文化软实力放大品牌力量、高效激励法、整合执行力。

    主要展览作品:安徽能源展览馆、陕西林业展览馆、济南水务展览馆、淄博城乡规划馆等。

 

3内容简介

    一本书道破企业经营的密码,教你把有限的“现金流”变成无限的“文化流”!

    本书从文化整合与核心竞争力的高度,第一次为中国企业系统阐明了文化制导战略之下环境、资源、管理整合能力的塑造、运用与提升。

    作者首倡“文化驱动型组织系统”建设,首次提出“文化软实力=文化(核心理念)+武化(管理模式)”的概念,率先开发文化软实力组织整合模型、文化力沟通整合模型,并以此指导企业该如何围绕核心创造力进行价值沟通与资源整合,从价值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开启管理模式的创新。

    本书的价值,在于告别文化宣言,给人行动纲领。

    本书适合企业管理人员阅读。

 

 4、图书目录

 

 

总 论  最好的企业最善于经营文化

    经营文化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经营文化困惑多

    经营文化:落地+整合

    经营文化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第一阶段  理念整合:塑造企业的灵魂共识

    理念整合是启动团队的引擎

    CIS为理念整合锦上添花

    解决企业生存的核心问题

    挖掘组织存在的源动力

    定位组织运行的总目标

    提炼组织凝聚的同化剂

    启动组织内在“心”动力

    建立沟通的心灵共鸣点

    跨越从理念到行动的鸿沟

第二阶段  行为整合:确立企业的行动契约

    修炼“知行合一”的正果

    让员工平凡生卓越

    让员工被组织氛围所熏陶

    确立宣言承诺,有效兑现

    共建行动契约,步调一致

    深植行为礼仪,优化管理

    让组织用行动说话

第三阶段  视觉整合:修炼企业的表里如一

    塑造企业的一体化形象

    识别企业形象的关键要素

    形象整合务要表里如一

    形象力是“赢的战略和战术”

第四阶段  沟通整合:保持企业的互动一致

    沟通整合,内外贯通

    沟通方法,内外拉动

    沟通氛围,内外营造

    沟通形象,内外兼修

    有生命力的文化软传播

    有强寿力的品牌软传播

    文化营销沟通:文雅的喊叫

    品牌营销沟通:差异化制胜

    国际化品牌的沟通之道

第五阶段  管理整合:推进企业的组织协同

    创建组织全系统管理模式

    文化整合促使管理协同化

    有了文化,组织整合是关键

    构建成本整合的绿色机制

    善用人才整合引燃创造

    懂得激励整合可得“圣贤归”

    返璞归真的管理:用爱经营

第六阶段  执行整合:再造企业的流程贯通

    再造企业运作的一体化

    问诊企业文化落地难

    职业化是文化的坚实根基

    流程化是文化的强大保障

    领导力让文化软着陆

    制度化让文化硬着陆

    战略与文化如影随形

    文化核心不变,创新时刻在变

 1度创新与360度创新

第七阶段  资源整合:迈向企业的文化经营

    文化输出实现“大资源整合”

    横向整合:文化制导,全球并购

    纵向整合:企业做专,市场做宽

    平台整合:超越自我,优势再造

    共生整合:争则共损,合则共赢

    结盟整合:共同做事,各取所需

    借势整合:借力经营,杠杆操作

第八阶段  环境整合:构建企业的宜生环境

    环境整合构筑“宜居”环境

    环境生存就是试金石

    环境突围的出路在哪儿?

    融入大环境幸福小环境

    谁能基业长青:学会整合

第九阶段  文化整合:从柔情似水到水滴石穿

    整合:1+1=2?1+1>2?1+1=11?

    理念、准则、模式相辅相成

    效能、效率、效益缺一不可

    柔情似水:文化的内部融合

    水滴石穿:文化的外部融合

 5、推荐序

卢俊卿:从优秀走向卓越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

    华商500强俱乐部主席

    天九幸福集团董事局主席

 

耀元曾是我们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十分欣赏的优秀同事!

得知耀元新作《最好的企业最能经营文化》即将问世,十分欣慰!

缔造长寿型组织文化系统,是一个全新的企业组织整合方案,我十分认同,坚信一定会帮助很多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

 

王 璞:最好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

 

北大纵横咨询集团创始人、首席专家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副会长

中国培训联合会副会长

中国MBA联盟荣誉主席

 

今天的中国企业就像一条穿越时空隧道的巨龙,龙头已经开始跟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软实力思维的最前沿接轨,龙身正在硬实力竞争与软实力博弈交集的浪潮中翻腾,而龙尾还深深地扎根在硬实力思维的泥土之中。巨龙翻身,两种思维模式同时交织转换,由此将给我们带来多少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哥德巴赫猜想。

时至2013年,在国际产业大环境急剧变动的格局下,在国家致力于经济转型的战略倡导下,一个旧的商业时代即将隐退,一个新的商业时代即将拉开大幕。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发展来到了一个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面临着空严峻的内外挑战。

    软实力经营的道路摆放在了中国企业面前。软实力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企业战略必须有软实力介入,对企业经营进行“文化制导”,以此缔造文化驱动型组织系统,持续提升企业价值。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明确核心主张,凝心聚力。这是形成同一个声音的基础。

    第二,清晰企业规则,规范行为。借助规范的管理和行为方式获取价值回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结束自我冲突,形成同一个动作。

    第三,提升内外形象,塑造品牌。通过整合形象传播活动以获得协同效应,形成同一种形象。

    第四,整合内外资源,使命必达。通过建立开放、统一、高效、易于管理的平台,实现企业人员、流程、信息的相互整合,从而灵活地配制内外资源,实施一体化运作。

 

从长远来看,只有通过这种文化软实力思维,切实地转变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内在的创造活力,从而帮助中国企业摆脱“创新乏力”的困境,摆脱“内部效率极限”的迷局,最终走出一条组织文化创新的康庄大道来。

一个问题是,中国企业在经历了“制度管理”、“精益管理”、“流程再造”及“ISO9001”、“六西格玛”、“卓越绩效”等种种管理理念的洗礼之后,在21世纪的竞争中,什么才是企业制胜的关键?

我们基本可以做一个判断,仅仅依靠一个单点,仅仅依靠关键人才,依靠核心技术,再想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的赢”,将越来越难。那么,制胜的关键到底在哪里?有了战略、制度、人才、流程这些还不够,要把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

    “整合”是我们对组织内核的新认识。而这个管理内核的新思维,也构成了贯穿和渗透于本书所有内容的灵魂。

 

    可以说,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基点来源于此。凡是创造性地将管理中的多个要素综合运用于组织系统,在动态的调整与完善中使现有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的能力,就是软实力。因此,整个企业组织系统可以看作这样一个动态的价值整合过程:

 

    企业文化是将有限的企业资源通过系统分析及整体性的专业规划整合,提炼出明确清晰的核心定位和价值标准,并将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易被人们感知的视觉形象和行为规范,从而吸引和整合相关价值要素,为管理机制、品牌建设、资本运营、员工发展提供价值资源平台。企业的管理模式围绕价值理念应时而变,就能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沟通效率,强化对内“同一性”和对外“差异性”,增强对内凝聚力和对外竞争力的目的

 

也就是说,企业有必要以核心价值为中心,以文化竞争为准绳,以打造核心创造力为目标,统筹环境与资源,兼顾利润与价值,通过对经营活动进行整合、优化和取舍,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管理系统配称。

如此,我们的企业就将告别过去那种粗放式、低效率、拼单点优势、拼资源消耗的层级管理模式,各行各业就将进入一个管理模式的创新时代。

总之,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危机的时代,也是一个最有机遇的时代;这是一个旧管理模式仍然凑效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呼唤新模式诞生的时代;这是一个可以穿新鞋走老路的时代,也是一个可以全新突破的时代。

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关键在于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智慧,我们的认知和我们的文化创造力。在经济转型期,企业要成功,关键是要改变旧的管理思维。除了老婆与孩子不能变,其他任何东西都要变,这一原则的企业版就是,如果它不是企业的核心,就一定要变!而对所有企业来讲,要抓住新商业时代的机遇,则首先要变的是企业特别是企业家的文化经营思维。

最后,我要说的是,文化不光是管理者的文化,更需要组织成员长期的大力实践和系统推进。特别重要的是,企业文化需要中国化、个性化运作。作为文化和经济一体化不遗余力的宣导者,看到后辈咨询师如胡耀元这样的年轻人以勤勉的工作实践推动企业文化理论的创新,使之在企业管理经营之中发挥切实的作用,让文化力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释放其创造活力,非常欣慰,是以欣然命笔作此序。

 

李书谦:破解企业家的整体忧虑

  中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顾问

  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顾问

 

研读胡耀元所著《最好的企业最能经营文化》一书,我的心情很不安。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草根学者,既不是大家也不是大手,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温州经济研究者、企业文化的践行者。我从学习的角度,认真拜读了这本书,使我耳目一新,仿佛走进一片大森林,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

当今时代,企业家进入了整体焦虑氛围,究其原因,除了面对世界经济的新浪潮、国内经济的新转折、企业成长的新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于文化的混沌,企业家找不到一个可以信赖的价值观体系。每当我们见到朋友时候,我们会发现,当他有信仰的时候,他的眼神是安详的,当他什么都想信又什么都不信的时候,他的眼神是焦虑的。企业家更是如此,应该有价值观的依赖。

当前企业家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在治企方面,有的依佛家理念,倡导“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强调因缘因果法则,有好的因,必有好的果,有真心的付出,必有丰厚的回报;有的依儒家理念,强调仁义礼智信、克己复礼;有的依日本方式,强调“和”的团队精神;有的依美国方式,强调系统优化的方法;有的依墨家理念,强调人人平等互助互爱,都是兄弟姐妹,要兼爱;有的以流氓方式治企等等。在治理企业中,由于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企业家本身往往还找不到一个可以依赖的价值观体系。胡耀元同志以全新的理念,以“最好的企业最能经营文化”为题,破解了企业家整体焦虑这一难题。

胡耀元同志通过“八个阶段”的论述,全面整合了企业文化,如果概括起来可以理解为:理念整合是先导,行为整合是规范,形象整合是品牌,沟通整合是互动,管理整合是协同,执行整合是贯通,资源整合是经营,环境整合是营造。胡耀元认为,经营文化是经营企业的最高境界;缔造文化驱动型组织系统,是一个全新的企业组织方案,它将帮助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从卓越走向基业长青。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位企业家细读的好书!

 

律德启:企业成功的基因密码

 

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课题组专家

北京慧达时代管理顾问公司总裁

 

    多少年来,每一个企业家都在苦苦地探索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追问什么是企业走向卓越的基因密码?这个需求催生了很多企业发展模式的书籍,有的论述商业之谋,有的强调经营之术。但据笔者多年企业实操运营和企业管理咨询经历看,很多企业的成功背后,实质是企业文化已成为强有力的引擎而产生持续拉动效应。

 

我们曾在企业的崛起之中一直学习西方管理。西方管理理论经过百年发展,已在组织、生产、运营、企业文化、知识管理等方面累积了大量的科学。可是在中国,我们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有足以傲人的中国智慧,中国企业现阶段的成功却多是“人治”的结果,是“人术”的结果。换句话,中国的市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为因素的推动,所以单靠西方科学很难成就中国企业的成功。

那么,中国企业该如何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呢?我们要走的路径,必将是对中国智慧和西方实践的有机融合、创新,并使之成为中国企业的文化。中国智慧可以启迪管理人本化的发展方向,强化企业的人性、整体、共生、人为为人的管理价值,企业管理将由此进一步走向整合化、柔性化和人性化。惟其如此,企业的各项资源才能高效整合,不断淬炼、不断提升,成为企业的神经中枢,成为企业运行的循环体系,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机理。也只有这样,企业上下才能达成“理念一致、行为步调一致、绩效目标一致的需求和原动力”,才能针对市场竞争、内部作业协同、运营资源整合等角度实现“理念——行为——结果”的贯通性融合。

中国文化为导,西方管理为轴,促使企业管理内容形成固化的、团队成员在自觉非自觉状态下都信奉、遵守、并有效传承和付诸行动的价值观念,就是中国企业的文化。

这些企业文化若能被每个员工都从价值理念认同、知识技能提升、素质发展等角度不断提升,并由此形成整合、支配企业内外资源的能力,就是企业的软实力。

    以上,是我对胡耀元兄弟所著书稿的一点浅见。我在一气呵成之下仔细读完全书,惊喜发现,他对中国智慧与西方理论一视同仁,没有屈尊俯就任何一方。他让读者对文化更加敏感,为我们在组织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中注入了新的思想,而且是呈体系化的思想精髓。捧读之,足以让我们在企业管理中乐享十分宝贵的文化经营实战经验。

    可以说,本书不仅是对企业文化软实力诠释最准确、最系统的一部书,而且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企业如何通过文化软实力的转型而实现永续发展的内在机理。对此我很欣赏,并特意提笔来为它写一点东西,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