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绿城房地产集团董事长宋卫平昨日对外宣布,马云将会投资绿城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绿城控股”,占股49%,并将与“绿城控股”展开一系列合作。由于杭州绿城足球俱乐部隶属于“绿城控股”,加之宋卫平对外表示,“阿里很多方面做得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有这么好的企业一起来搞好浙江足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马云此举引发媒体的集体热议。
坊间有消息称,马云此次注资绿城控股,除了利益,还因为他与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之间的“兄弟侠义”。宋卫平与马云均是“江南会”的创始人,“江南会”最初由马云、冯根生、沈国军、宋卫平、鲁伟鼎、陈天桥、郭广昌、丁磊八位浙商带着传承商道的精神共同发起创办。
与此同时,宋卫平的地产公司“绿城中国”与另一大地产商“融创中国”双双停牌,公告显示,“融创中国”将以不超过30%的持股比例取代原来的宋卫平家族,成为绿城第一大股东,一时间引发了外界叹息,因为宋卫平之于绿城影响之大,如马云之于阿里巴巴。但哪怕真的卖掉“绿城中国”,宋卫平尚拥有以代建为主的“绿城建设”,和包括酒店、物业管理、设计、学校、医院、足球等在内的“绿城控股”。
可能很多人感到奇怪,绿城二十年,宋卫平先是让绿城上市,然后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下遭遇海外债务危机,命悬一线;最后又在2012年楼市调控之下爆发资金链断裂风波,绿城中国情非得已断臂自救。在屡经坎坷之后,绿城中国却将面对改朝换代的宿命,宋卫平此时大幅抛售绿城资产究竟意欲何为?
首先,“绿城控股”让马云占股49%,但是“绿城控股”的最大股东仍然姓宋不姓马,而杭州绿城足球俱乐部隶属于“绿城控股”。这说明宋卫平既希望引进马云这样的管理团队,又不希望自己心爱的绿城足球离开自己的影响力。而宋卫平同样的处置“绿城中国”时,就将大股东的宝座拱手让给了“融创中国”。
再者,绿城经历二十年,当年的创业者都已经老了,除了宋卫平之外,还有绿城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寿伯年,今年也已过花甲,如果宋卫平、寿柏年都不下火线,他们就要继续面对超强度的工作量,精力不济乃是首要问题。权衡再三后,宋卫平觉得,老兄弟还是共同进退吧!把这份工作交给比我们更有斗志、更有激情,也更有能力人的去做。
其三,这些年来,对房地产的调控一直影响着整个行业,对于致力于高端房地产开发的绿城来说,似乎没有一丝喘息之机,目前一二线城市的限购限贷使绿城客户受限,而三四线城市的很多楼盘成为难以消化的库存。如今中国房地产已出现转折点,宋卫平想此时出让股份,也有激流勇退之意。
最后,在绿城,除了宋卫平、寿柏年之外,似乎难寻更多或担重任的职业经理人,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将使绿城焕发生机。熟悉绿城的人都知道,作为经营者,宋卫平一直努力扮演着家长的角色,将自己视为产品的最终把控者,包括户型设计、用材等等。据知情人士说,尽管宋卫平知道这样会限制公司的成长,但宋卫平认为公司创始人远比职业经理人更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绿城,宋卫平被认为是公司的“绝对领袖”。只要宋卫平要求绝不降价就不会有其他的意见出现,哪怕是合理的。笔者认为,绿城目前缺乏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长期缺位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其最为致命的危机。而深谙西方管理经验的万科就早已参悟了人才运用的真谛,“做人要诚实要有尊严,要培养尊重人的企业文化,就要把人当作第一要务。”
显然,缺乏优秀的团队使得绿城走入了今天这样困窘之境。正如早前绿城一位离职员工所言,绿城不缺工程方面的人才,但缺乏谋士;不缺乏忠心耿耿的员工,但忠心未必代表能力。因为规模急速扩大,一些管理人员被破格提拔,有强有弱;绿城最倚重工程和销售方面的人才,却不重视其他方面的人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绿城卖不动的项目在融创接手之后,即使售价提升,仍可热销。绿城现在的管理团队老了,需要有更年青、更有能力的战略投资者加盟了。
绿城沦落到须托付他人的地步,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绿城的创业者团队真的老了,很多理念也陈旧了,但是他们一不去培养新人,二不引入职业经理人,那只有最终被别人控股的结局。另一方面,绿城在引入新的投资者(如马云、融创)之后,就引入了新鲜的管理者团队,恐怕未来绿城集团的路会走得更好、更稳重。对于未来的规划,宋卫平表示他将专心从事代建、养老和现代农业。他同时表示,自己并非远离绿城,仍有坚守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