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浙江馥莉慈善基金会捐资1亿元,与西安交通大学联手成立“馥莉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并将在国内率先开设食品生产过程装备与控制这一新专业,力图成为国内食品行业顶尖的专业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为食品质量和安全赋予新的内涵,打造“舌尖上的安全”,引领食品行业发展前沿。(人民网5月15日)
正如西安交大有关领导在签约仪式上所指出的——“宏胜集团和馥莉慈善基金会带给西安交大的不仅是一个亿的资金投入,更将推动学校在建设现代大学的进程中做出庄严承诺和深刻变革。”在笔者看来,浙江馥莉慈善基金会与大学携手,不仅对培养食品行业的精英人才会起到推动作用,更重要的价值是推进深层次的教育改革。在深化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中,需要更多企业参与,发挥企业的力量。
在美国,企业和企业家,是重要的教育改革力量,道理很简单,一方面,企业是大学培养人才的“重要用户”,大学培养的人才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行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和企业家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才会赢得社会的尊敬,也有助于树立更好的企业与行业形象。在2006年美国一家非营利教育出版机构进行的调查中,比尔·盖茨当选为近10年来美国教育界最有影响力的人。同时,在对教育界最有影响的组织中,美国国会名列第一,教育部第二,盖茨夫妇基金会列第三位。在美国教育界最有影响力的人榜单中,还有多位企业家的身影。
此次浙江馥莉慈善基金会捐资在西安交大设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看点不在于一个亿,而是直接推进学校办学机制的改革。这是此前类似捐赠所不具备的。
首先,直接推动大学进行学科交叉,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据介绍,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所高校能够培养具备食品科学与生产装备及工艺控制跨学科交叉融合的专门人才,用于高端食品生产加工的先进自动化装备及工艺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西安交大此前并没有食品方面的专业,但这次却在馥莉慈善基金会的推动下,“进军”食品行业人才培养,其依托的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科优势,在学科交叉领域需求突破和创新。按照学院的规划,新成立的学院,在国内将率先开设食品生产过程装备与控制这一新专业,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融入食品质量监测与安全监测之中,培养融合食品科学与机械工程专业知识的创新型高端人才。
有一些舆论也质疑,这是不是西安交大为获得1亿元捐赠,匆忙上马举办一个食品方面的学院,这种可能性当然存在,但从食品学院的人才培养设想看,这应该是学校学术委员会,结合学校办学定位,进行深入论证的结果,毕竟举办一个学院,不是“儿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这一新成立的学院,针对目前我国已有250多个食品专业普遍存在的教学计划单薄、实践环节薄弱、产业对接严重脱节等问题,推出了本科“3+1”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硕博“2+X”联合培养方式。“3+1”是指三年高校专业学习加一年海外名企实习,“2+X”则是两年在食品学院进行理论课程学习,加上一定阶段的世界名校深造、国际知名食品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科研实践。
由此看来,来自社会的捐赠,加速了西安交大进行学科交叉,建立食品学院,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进程,不妨设想,如果没有馥莉慈善基金会的介入与推动,西安交大举办食品学院的步子不会有这么快,而且,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受到资金投入等现实条件的局限。
其次,学院实行新的管理模式,提高学校的现代治理能力。据了解,浙江馥莉慈善基金会的捐资将以馥莉教育基金的形式,专项用于支持西安交通大学“馥莉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资薪酬、国际交流、设备采购和基础设施建设,培养食品行业高端人才。
基金会模式,有两大好处,一是能保证办学的公益属性,二是避免捐赠方对学院办学的干扰。一直以来,很多人担心企业捐赠会影响学校办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主要在于缺乏合理的治理机制,学院管理实行行政决策,行政权、教育权和学术权不分。而“基金会+学院理事会”,则可很好地解决学院财政独立与自主办学的问题,捐赠者可以是学院理事会的成员,但只负责参与学院重大战略决策,且只有一票的权力,而学院具体的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则由教授委员会负责管理,不受行政和其他因素干预。如果西安交大的食品学院能坚持这种办学模式,将有很大的作为空间,不管是培养行业优秀人才,还是打造“舌尖上的安全”,都值得期待。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企业能投身到教育改革之中,也希望有更多像宗馥莉这样的教育慈善企业家。推动我国教改,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同时也需要自下而上的积极探索,这自下而上的力量,就包括学校、一线教师学生、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等等,如果多方力量能携手,将形成我国教改的合力。
以企业的力量推动教育改革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