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金台寺新生获得好风水
曾祥裕(赣南杨公风水培训网 QQ421184777,电话13766307454)
在珠海和新会,留下了一幅幅南宋政权灭亡的悲剧画面。没想到珠海金台寺也有南宋灭亡后的忠臣有不解之缘。尔后金台寺历经磨难,重获新生,新址风水格局更胜当年,可谓盛世佛教兴旺,枯树逢春吐新绿。
这天,弟子曾伟星开车送我上山,正是黄昏时,一路上我们如入无人之境,唯见绿树成荫,苍翠悦目,直至大殿也空无一人。
站在大殿前平台上,眺望四周,群山环抱,左右护砂内弯有情,朝应峰重重叠叠,明堂内一汪绿的发亮的湖水,映照着金山寺。
金台寺,原名金台精舍,原址位于今斗门区黄杨山第二峰中腰,座南向北。南宋末年,宋军在新会崖门抗元失败后,承节侍郎赵时纵,大理寺丞龚行卿、翰林学士邓光荐等人为了逃避元兵的追杀,建寺在此隐居。清乾隆年间立寺并扩建,内有大块石横匾,刻着“金台寺”三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
寺院成了避难所,这在古今并不鲜见。但是各人情怀有异。南宋忠臣赵时从等人于黄杨山筑舍,非消极避世,苟且偷生,而是读书吟句,广泛交友,密谋抗元 。
这种气节,恐怕是当代为官者所难以企及的精神高度。
天下名山僧占多。金山寺所在的黄杨山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中西部,有“珠江门户第一峰”之称,登上黄杨山第一峰,可见四面都是海,把整个山环抱着,俯瞰珠海、澳门、中山、台山、崖门等地,历历在目。
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僧。
据史料记载,公元1772年,也就是清乾隆壬辰年,光镜大师发起扩建金台寺,《重建金台寺碑记》中尚有记载。
扩建后的金台寺主体三厢,中座为大雄宝殿、东厢供奉南宋三遗臣像,后座为二层的魁星阁。寺门楹联:金身永在,台镜常明。是当时在广西任巡抚的斗门人黄槐森所题书。每逢佛诞及习俗节日,山上游人如云,寺内香客如潮。
百十年间,住持几易,中有东莞人直印大师于1933年进山,凡十余载。其佛学与文学颇具造诣,常与乾雾香泉寺住持一峰大师谈禅论道。其诗作《金台寺》云:“金台久有鼓音传,每到朝朝集瑞烟。一段锦纹离垢地,千寻白炼湿花天。霏霏带雾清晨聚,漠漠连云晓日悬。此情此景谁会得,应知桐里有逃禅。”
佛教的盛衰受政局变化的影响。历史上金台寺屡遭兵焚,日渐寥落。大跃进三年被拆掉主体建筑,後因兴建金台水库,终剩残墙断壁。
幸好改革开放的春风融化宗教政策的寒冰,上个世纪90年代初,百废俱兴,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扶助下,启动修复金台寺工程。因旧址已被水淹且交通不便,遂选新址于黄杨山南麓“将军卸甲”处,此地风景秀美,前眺崖门海口,后枕黄杨主峰;青龙山绵延于左,白虎山骑伏于右;前面五保水库碧波荡漾,对岸山头高岩突兀名“登仙石”正是斗门民间传说的牛仔王升天之处。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现已建成了大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钟鼓楼等众多寺院建筑,都是不可多得的岭南寺院建筑珍品。
经测,金台寺山形水胜,山门坐艮山坤向小空47度,大雄宝殿坐丙寅火龙,巽方来水出辛方!
金台寺历经劫难后重获风水宝地,堂局更佳 ,这是改革开放带给佛教事业的的红利,佛教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当我们怀着虔诚和恭敬的心,走进佛寺,礼敬佛祖,就是给存有污垢的心灵来一番洗礼,给浮躁、忙碌的你和我,带来一股清凉的风。
(温情提示;6月27日曾祥裕主导的赣州风水学习班将在赣州市区举办,联系方式 ;电话13766307454,QQ421184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