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在不断扩大,人流、物流、车流、信息流不断地增多、加快,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治安管控和交通秩序管理等巨大压力和挑战,公安机关应该怎么办?
2013年大同市公安局新一届党委班子成立以来,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我国警务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传统警务运作模式的缺陷和不足,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起了动中备勤、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新型综合警务模式。综合警务改革以“综合用警、屯警街头、扁平指挥、打防并举、服务群众”为总体思路,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摆上街面,最大程度地挤压犯罪空间。实现了警力随着警情走,实现武装巡逻常态化,积极抢占动态环境下维护稳定的制高点,牢牢掌控社会治安的主动权,全力打造百姓安居的大平安,社会面动态管控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探索出了一条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警务改革的新路子。
扁平指挥快如电 立体防控铸平安
5月8日上午十点半,大同市公安局综合警务支队机动中队中队长马栋正带领一分队的民警在永泰南路的沃尔玛附近武装巡逻,突然,对讲机里传来了“110”指挥中心的指令:
“综警203,综警203,你辖区华林新时尚商场对面小区门口,有人持刀追砍路人,快速出警。”
“指挥中心,我是综警203,正在处理一起打架事件,无法赶到砍人现场。”
“指挥中心,我是综警机动巡逻队,我们离砍人现场不远,现在立刻赶赴现场。”
“综警机动巡逻队,指挥中心收到,立即行动。”
机动巡逻中队一分队的民警立刻将警车掉头,2分钟就奔赴到了华林新时尚商场对面的活性炭小区门口。
一冲下防爆巡逻车,民警们就看到小区门口的铁栅栏门关了一扇,另一扇开着门的地上,倒着一辆摩托车……在那扇关着的铁栅栏大门前,一个中年男子,裹着一床白底碎黑花的棉被,却在被子里面前后地一动一动拱来拱去。
一分队的武装民警们立刻竖起防暴盾牌,呈包围之势向目标靠近。
“你在这里干什么?”
“嗯?……看门呢。”
“你在被子里做什么?举起手来……把双手拿出被子,举起来……”
在民警的一声声指令引导下,被子里的中年人终于慢腾腾地先后把两只手拿了出来。
就在目标人物举起双手的一瞬间,民警们犹如猛虎扑羊一般迅猛出击,将其按倒在地控制起来。在被子捂着的地方,发现一根棒球棒和一把菜刀,原来他在被子里拱来拱去,是正在水泥地上磨刀呢……
一分队的武装民警们控制现场后,听到“110”指令的管片派出所——大庆路派出所的民警也赶了过来,迅速交接后派出所的民警将犯罪嫌疑人带回审讯。
经审讯得知,该男子45岁,就是活性炭小区的居民,离婚多年后因为孩子的问题和前妻发生矛盾而受到刺激,睡到大门口以为是回到了自己家……受到刺激的他只穿了一个红色的二股筋和一条蓝白条的大裤衩,头上绑着一根USB数据线……看到一个小孩过来他就追砍人家,没砍着;又看到一个人骑摩托要进大门他又追砍人家,吓得那人扔下摩托就跑,他还在摩托上砍了两刀……
马队长告诉记者:“这起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处置,就是沾了我们综警的扁平指挥的光。”
扁平指挥就是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指挥调度为主,直接指挥到综合警务室A班和机动巡逻中队、基层派出所这一最小作战单元;以综合警务支队指挥调度为辅,以中队为单元,做到随时接到指令随时增援和就近处理案情。真正做到了实现“一级指令,一级处警,点对点调度”,当班民警通过警用无线通讯与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实时通畅交流,确保了第一时间就近处警。
在日常勤务中,综合警务支队明确基层中队对110警情的首发处置职责,负责办理案情简单、无需专业侦查手段、无需跨区侦查的治安案件,快速到位,快速处置,体现以属地占先、以快致胜的“快拳”功能;在此基础上,支队专门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了办案大队,承担基层中队办理不了的案件以及基层中队先期受理之后的后续侦办任务,形成打击犯罪的“重拳”。“快拳”与“重拳”在扁平指挥的调度下,取得了“快速反应、精确打击”的良好效果。
武装巡逻上街头 案件数目降下来
头戴防暴头盔、身穿防弹背心,手中紧握冲锋枪,一身全副武装的民警小队,威严地挺立在繁华街道的路口,那一双双敏锐的眼睛,像一部部高能扫描仪,透视着街头行人的的一举一动;那敏锐的警觉,像一只只灵敏的警犬的鼻子,感受着任何一丝丝可能威胁着社会平安的危险信息……
一辆辆装着警灯、喷涂着公安特有标示的专用依维柯客车在街上缓缓地行驶着……突然,警笛大鸣,警灯闪烁,警车突然加速向前奔去……突然一个急刹车,几乎在车子刚停稳的同时,就从车里钻出一队民警,像豹子一样飞跃出车,快速奔向某处,手里的防暴盾牌提供了最好的保护,手里的警棍也是打击犯罪最有力的工具……
这样的情景大同市民会在大街上会经常见到。因为自从去年9月18日以来,作为大同警务改革的标志性成果,新组建的大同市公安局综合警务支队开始走上街头;而人们看到的那一幕幕很拉风的街头民警,并不是在进行演习,而是在荷枪实弹地执行武装巡逻任务。
他们是大同市公安局综合警务支队机动巡逻中队的民警,作为街头武装巡逻的主干力量, 他们和大同市公安局处突大队、武警驻大同的部队,一起编织成了大同的武装巡逻网。
“为了有力地打击犯罪,实实在在地挤压犯罪空间,我们实行的是24小时不定点、不定时、不定线式武装巡逻,荷枪实弹对犯罪分子有极大的震慑作用,能极大地提高老百姓的安全感。”作为大同市唯一的特级实训教官,机动中队的魏向东深有感慨地说。
武装巡逻,用对暴力犯罪零容忍的态度和依法治暴的铁腕,有力地挤压了犯罪空间,使大同市的案件数目逐步下降。
截止到2014年4月27日,大同市公安局综合警务支队共接警15625起,出动警力37247人次,警车10974台次,处理一般治安案件6231起,盘查可疑人员6830余人次,车辆4232台次。刑事案件发案率呈明显下降趋势。通过盘查可疑人员和车辆,查获仿64手枪2支,子弹5发,猎枪3支,子弹17发,管制刀具127把,毒品57克,收缴撬盗机动车工具、技术开锁工具若干,行政拘留41人,抓获吸毒人员10人,涉嫌盗撬机动车人员1人,技术开锁入室盗窃人员1人。起到了巨大的打击和震慑效果。截止2014年4月底,综合警务支队共立刑事案件66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69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221人,其中刑事拘留155人,逮捕102人,取保候审28人,抓获网上逃犯6人。起到了巨大的打击和震慑效果。
与2013年8月份各项数据作对比,从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每月的刑事发案率环比下降分别为24.95%、33.00%、14.07%、8.62%、4.24%、26.11%(3月份刑事发案因季节因素略有上升)、4月份下降13.95%。
“两抢一盗”案件,2013年8-12月数据环比分别下降25.8%、16%、27.7%、 6.7%; 2014年1-3月下降6.2%、26.5%、 3月份数据略有上升、 4月份下降45.6%.
58岁的朱大妈,从2002年就从老家来大同做电器生意,她说“有了警务站和带枪的警察巡逻,我们做生意就踏实多了,有了安全感。”
便民服务到身边 百姓心里暖洋洋
其实,快速、有力地打击犯罪,只是大同市公安局综合警务改革大见实效的一个方面。综合警务支队的职责除了治安综合整治和案件处罚办理、街面全方位巡逻防控,还包括交通秩序管理、消防安全检查和窗口服务群众。
在综合警务改革实践中,大同市公安局以遍布街头的警务工作站为平台,从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和最需要公安机关解决的问题入手,积极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措施,进一步简化程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在交通高峰时段,在城区各主要路口安排民警,指挥疏导交通,缓解道路通行压力;平峰时段,加大巡查力度,重点纠查各类车辆乱停乱放、不遵守交通信号、不听从交通指挥,争道抢行、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最大限度把警力摆在一线路面,切实做到警力与交通状况有效应接,提高事故快速处警能力,多措并举减少主城区交通堵塞。
以2013年8月份发生的119起交通事故为基数,2013年9—2014年4月份交通事故环比分别下降10.1%、10.3%、十一月份略有上升、十二月下降11.7%,2014年1-4月分别下降3.41%、7.32%、3.80%、8.86%。辖区内交通状况整体平稳,没有发生群死群伤或社会影响恶劣的交通事故。综警支队1至4大队辖区,2013.09-2014.04交通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1.75%、32.34%、20.21%、39.81%。
你还要为办理出入境手续跑断腿吗?不!大同街头的综合警务工作站,就可以完成前期的表格填制和审核工作,让你就近把一切都搞定。
外地人还会再为不知道路该怎么走而发愁吗?在大同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不远处那醒目的警务工作站,在那里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一切路况信息的答案。
分布在全市交通要道交汇处、重点繁华地段、党政要害部门和人员聚集疏散重点部位的111个警务工作站,全部统一外观式样,统一配备执勤装备、通讯设施等警用装备和高清监控设备,备有急救箱、打气筒等必要的便民服务设施,还有饮水机、电扇、折叠床等生活必须品,让警务工作站真正成为一线民警巡防的哨卡、驻扎的据点和服务百姓的温暖之家。
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衡量公安工作的天平。综合警务支队成立以来,共处理一般行政案件471起,调解纠纷1782起,服务群众 1531人次,解救传销人员178人次,查寻到的走失儿童、老人56人,收到锦旗43面,发放各类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宣传资料30000余份,出台便民利民措施8项13种。
坚持从细微处着手,坚持把服务送到街头,正是这种把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切、最关注的问题及时解决好的做法,体现出了综合警务改革的优越性和可持续性。
囤警街头不守站 中队运作见效率
以前很多地方也搞过“阳光警务”,也设立了许多街头警务工作站,大同的做法又有什么不同呢?而街头警务见实效的关键又是什么?
“以大同现在的111个街头警务工作站来说,按照老的思路,一班二人值班,四班轮流倒,那就需要888个人,而实际上班的只有二人,说白了,他们也就只能守厅子,顶多就是给老百姓的车子打打气,给老百姓指指路,给老百姓喝口水,无法处理任何警务;后来有的也抽调多警种上街头工作站,但因为他们各归各警种,各自接受自己专业上级的指令,就像是五个指头各忙各的,而不是攥成一个拳头,形不成一个整合力量”。大同市公安局综合警务支队负责人这样说。
根据大同市公安局的警务改革相关文件和记者的实地体验,我们发现:以中队作为基本作战单位,而不是以警务工作站作为基本单位,在不增加警力的前提下,提高了处警和服务的效率。
从大同市公安局监管支队“下沉”到街头警务的大同市综警支队二大队二中队队长朱奉军,对中队运作有很深的体验,他告诉记者:“我们中队长,是一线唯一的一个不排班的职位,但这个职位却实在不清闲。从人员的排班、调休,到装备的领发和管理,特殊勤务的安排,重大行动的调动参与,包括各种纠纷的调解,没有一件事不过我们这儿的。可以说,我们是24小时在岗备勤,休息只能自己抽空打个盹。”
记者看到眼前这个个子中等偏上的汉子一脸的黑气和通红的眼睛,那是长期休息不足带来的后遗症。他的工作记录上显示:5月6日,调节交通事故纠纷,两辆电动车相撞,等待事故鉴定;但一方却要现场给钱,对方不给,就带着家人到这家卖水泵的门店来闹事,结果从上午十点半接警,到晚上11点,才把闹事的一方劝走;5月7日凌晨,全市组织打击传销突击行动,半夜三点半起床组织人;5月8日,有重要人物来大同视察,执行勤务……
但谈到中队运作的优势时,朱奉军又来了劲。“我们警务改革以后,组建综警支队,就是要确保一线警力的灵活运作,扁平指挥发挥作用的前提就是中队运作,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警力参与巡逻和警情处置。”
该中队共有警员57人,四班倒,一班12人,共管辖4个街头警务站,每班每站留守一人,其余人员在街头巡逻和处理警情。今年刚过春节的一天,有人放炮把邻居那家锯木厂的木渣堆烧着了,接到警情的他们立即行动,在消防车到来之前就赶到了现场,疏通了消防通道,附近居民感慨地说:“这可是比火警还快的警察。”
大同市公安局党委经过多次调研、论证和大范围的协调组织,将原东、西、南、北四大战区的警力、市局机关警力、交警四个大队警力和新招录的辅警科学编组成综合警务支队,下设综合、督查、后勤保障、案管四个职能大队,各大队配备6-12人;两个办案大队,各办案大队配备10-15人;综合警务支队下设四个业务大队,各大队配备210-300人,四个业务大队下辖十五个巡防中队,各中队配备60-90人。目前,综合警务支队有效警力1130人,其中配备街头一线的警力达到1091人,占支队全部警力的96.5%,实现了警力下沉、警务前移,保证了街头见警率和管事率。
警务前移到街头 一警多能是关键
综合警务改革的扁平指挥和中队运作,不但盘活了警力,而且使警务真正前移到了街头。
“警务前移,人们谈到很多,但很多方式很难见到实效。以以前的交警和治安警到街头警务室合署办公为例,由于交警不能处理治安案件,治安警察也没法参与交通事故的现场处理,还是两张皮,按照处警至少二人的规定,这些驻守街头的民警,因为业务职能的分工,都没法处置警情。我们实行了一警多能,才打破了警种界限,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同市公安局综警支队的有关领导这样总结道。
所谓的“一警多能”,就是综合警察,综警支队的每一个民警,都是一个一专多能的全能警察。除大型的群体性事件、游行事件、信访事件;重大的杀人案(死亡人数在两人以上的);大的爆炸案、纵火案;大的绑架、劫持人质事件四类案事件,综合警务支队民警对在当班时间内辖区发生的其他各类案事件,不论是经侦、治安、网监、禁毒,不分业务种类、不分案事件类别都有管辖权,都有权处置。
就这样,他们把警务处置真正前移到了街头。
综合警务支队结合警务工作站和治安环境的实际需求,实行“四班三运转”(即日间A班、B班、夜班和调休班)用警模式。日间A班负责辖区内的巡逻防控、接处警、警务工作站值守、接受群众求助、对可疑人员、车辆盘查,降低发案率。日间B班负责辖区内重点岗区的交通秩序管理,交通违法处罚。同时对沿街商铺和驻街单位进行治安巡查、消防检查。夜班负责夜间巡逻防控、接处警,重点是对夜间复杂场所及周边的治安情况进行管控,开展查处酒驾、毒驾盘查等勤务。
另外,支队还成立武装巡逻中队,对市区主要街道、交通枢纽、繁华商业网点、火车站、流动人口聚居区、案件高发地区和党政首脑机关等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路线等实行机动灵活的武装巡逻和武装盘查行动,进一步挤压犯罪空间,震慑犯罪。
五、警务工作站建设和运转。
社会资源大整合 街头警务有保障
“一警多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人员来源在哪里?提高素质怎么做?
大同市公安局在以王武道局长为核心的局党委领导下,坚持选配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业务技能精的干部组成了综合警务支队的骨干力量,同时确立了要把综合警务支队打造成大同公安干部培养的摇篮的崇高目标,从政策、制度、机制上建立“促进人往基层走,干部从基层出”的正确用人导向。
原来在大同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工作的陈剑锋,响应号召从一个成天扛着摄像机的“记者”变成了综警支队一大队一中队的一个分队长。他笑着告诉记者:“警察是抓贼的,没办过案怎么算个警察?真正到街头处理了案子,服务了老百姓,这才找到了警察的职业成就感。”
综合警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民警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综合警务支队建立了具有针对性和长期性的民警培训制度,注重一线民警素质上的补短,培训做到因人制宜,按照“急需先学”的原则,先从基层民警最缺乏的交通管理和执法办案抓起,从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加强训练和实践锻炼。在日常工作中,专业业务互相学,老少结对传帮带,使广大民警尽快实现从知识积累的量变到适应综合警务素质要求的质变,做到一警多能。那本“基本警务”口袋书,则成了一线民警不断学习业务的随身法宝。
尽管有大量的机关民警下沉,但一线警力仍存在大量缺口,为此大同市公安局独辟蹊径,首创大学生公益岗的作法,通过招聘高素质的大学生辅警,从一个新的途径解决了警力不足的问题。
综警支队四大队四中队三分队的徐丽洋,和她的大学生老公都是综警,她感觉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做警察让她有了成就感。与她同队的女大学生高净,觉得做警察很威风,当她交通站点很晒的时候,一个30岁的女士为她撑起了阳伞,让她特别感动。
要建立街头警务站,没有资金怎么办?大同市公安局又首开先河,创建了联合相关单位、整合社会资源的工作模式。
为了盘活资源“谋双赢”,大同市公安局多次向上级公安机关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汇报,并通过政府牵线与协调,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与各大银行协商合作,由银行提供2000余万元的建设资金,在交通要道交汇处、重点繁华地段、党政要害部门和人员聚集疏散重点部位设立共111个警务工作站,履行街面巡逻防控、交通秩序管理、治安综合整治、消防安全检查、案件处罚办理和窗口服务群众六大职能,并且具备银行自动取款机功能,警务工作站电力供应和后期一般维护等相关保障由银行负责。通过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既解决了警务工作站建设资金的来源和维护经费,又使银行在警务工作站安全保障前提下拓展了业务范围,实现了“双赢”。
大同市公安局党委用“一警多能、综合用警”、 “扁平指挥、网格布警”、 “由被动处警变主动见警”、 “基础综合、刑侦专业”的新型理念,将各警种的专业特长凝聚成了街头多功能处警的拳头,而且练成了基层中队的“快拳”与办案大队的“重拳”优势互补的组合拳;通过“屯警街头、警力下沉”、 “联动合成、快速反应”、 “警力跟着警情走、巡逻跟着指令走”、 “高峰站点、平峰巡线” “民生警务、零距离服务” 五项创新机制构建了警务改革的“大同模式”。
2013年10月份以来,中央电视台“平安360”栏目专门报道了大同市公安局综合警务支队的一起典型案例;《山西日报》等各级主流报刊杂志刊登大同综警相关报道42篇;“搜狐”、“新浪”等18家影响力大、宣传面广的网络媒体共报道了48篇和大同综警工作相关的文章,使社会各界对警务改革的“大同模式”的目的、宗旨、运作方式及作用效果有了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大同市公安局综合警务改革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亮点。
本报记者 费建法 201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