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 于斐
越来越多的化妆品企业开始关注专卖店营销,有的已经迫不及待、热火朝天、急吼吼的干上了。
然而,凭我二十多年运作市场的感觉,这其中绝大多数企业都会折戟沉沙,因为他们只知道专卖店经营的外在表现上的“形”,而往往最为关键的内在核心层面的“神”他们却是头脑中一片模糊,即使有也是似是而非的东西,而没有方向。
化妆品专卖店运营中存在的五大问题
我认为,作为未来化妆品最主要的销售渠道。
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其实专卖店是营销人员和消费者之间稳固的交流平台、坚强的销售堡垒:有了这个平台,才便于营销人员和消费者建立近距离的有效联系;有了成百上千个这样的堡垒,企业就拥有一张直达消费者的集产品物流、情感交流、信息传播与健康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渠道网络,就能以极低的运营成本,长期、深入地挖掘客户价值,实现销售与利润的最大化。
但是,不可否认,目前许多化妆品专卖店许多也遭致短命的悲剧。
一般来讲专卖店起着产品集中展示、提升品牌、便利消费、售后服务等主要功能。如服装、家电、甚至汽车等专卖店均遵循以上原则设立的。但目前化妆品专卖店却似乎另类,与上述原则甚至背道而驰。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CEO于斐先生认为,化妆品专卖店短命的原因与五大因素有关:
行业心态不健康
目前整个化妆品行业存在着强烈的浮躁情绪,一些企业只想如何尽快圈钱,炒作行为大于真实功夫,急功近利行为比比皆是。
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心态,设置专卖店,多是一种战术需要,一种临时安排,根本无长期甚至中期打算。
品牌意识淡薄
广告大师奥格威认为:品牌是具有各种内涵的象征,它是品牌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方式的无形总合。品牌同时也会因消费者对其使用者的印象,以及他们各自的经验而有所界定,可是,化妆品行业历来品牌意识薄弱,许多产品的名称可能如雷贯耳,但要说到什么牌子的多是一头雾水。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厂家设立专卖店后,往往过多的从经济角度考虑,根本不考虑品牌效应,因此,规模小、位置偏、装饰陋的化妆品专卖店就这样出现在街头巷尾。
专业化、规范化不够
目前很多专卖店的工作人员,多未经过专业培训,不论从知识上还是礼仪上都存在着差距。
一些专卖店临时聘用的人员不管专业是否对口,穿上白大褂就是“美容护肤专家”。在产品的陈设、宣传品的布置等方面缺乏规范、严谨、生动化和系统性,进了专卖店,感觉不出一种专业的氛围,体验不到一种服务的温暖。
功能单一、信用缺失
一些化妆品专卖店只起到简单的零售终端作用,对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宣传服务阵地,整合有效的社会资源,聚合目标消费群,扩展其它功能尚有明显差距。
所以,许多专卖店,只起到窗口提示、降低渠道费用、咨询服务功能,仅有形式缺乏内容,虽说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但一个医生加一个营业员成了普遍的现象。
企业文化与商业文化割裂
专卖店某种程度上是企业文化的缩影和表征,但目前化妆品专卖店企业文化与商业文化出现了严重的割裂,彼此间没有达到价值理念上的均衡和市场意识上的高度统一。
相反,两者的契合为一应是专卖店抵抗市场风险、强化品牌战略的基本要求。许多化妆品专卖店企业文化的缺失使其失去了灵魂,而商业文化的不足则导致专卖店丧失了基本功能。
三个“适应”打造新的营销利器
那么,化妆品专卖店如何才能走出短命的泥沼?
从战略的角度来审视,在今后的市场拓展中,专卖店必将以它的独特优势发挥它以下几方面的独特优势,才能成为未来化妆品营销业态的发展方向:
适应了厂家降低渠道成本的要求
目前连锁化妆品店的迅速发展,使得化妆品销售渠道开始日趋扁平化、垂直化、集中化。
连锁企业和专卖店正取代传统的分级分销渠道。而连锁企业强大的销售能力和市场控制力,大大加强了与化妆品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来自消费者的压力又将导致产品价格普遍下降,连锁终端对利润的剥夺能力进一步缩减,从而使化妆品企业维持高昂的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成为过去。
化妆品企业必须重新调整自己的促销、宣传模式,以降低成本,应对销售渠道的变革。而专卖店作为厂家的营销窗口,无疑有着天然的优势。
适应了消费者需求信任的要求。
由于前期恶性竞争,现在的消费者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无知而冲动了,不会轻易听信厂家的广告宣传就把钱扔出去。
而消费者对全行业的信任,正是化妆品行业得以立足发展的基石。化妆品行业要重振市场,第一步是重建消费者以行业信任,在广告宣传上贯彻“如实告知、充分告知”的市场宣传原则。那种赚了钱就跑的做法,深深伤害了消费者,因此,在消费者的内心深处呼唤着看得见、摸得着、讲信誉的企业出现,而形象良好的专卖店则满足了这一潜在心理需求。
适应了消费者提供服务的需求
随着消费者的成熟理性,加上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功效的单一诉求已经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
他们希望透过产品了解背后更多的信息,如企业文化、企业规模、生产过程、科技含量、售后服务等,而厂家则可通过专卖店这一平台,深挖专卖店的服务功能、价值理念、优势取向,以此为源点,不断传播企业文化、品牌战略、市场战术,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企业如果能充分利用专卖店这一形式,持续为消费者提供超值服务,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品牌的价值和利益点,让消费者真正感到企业的厚重和人性关怀,那么化妆品专卖店才能发挥它的应有作用。要知道,维持一个老顾客所需要的成本是寻求一个新顾客成本的0.5倍,而要使一个失去的老顾客重新成为顾客所花费的成本则是寻求一个新顾客成本的10倍。世界第二大直接反应公司——卡托·文德曼·约翰逊公司创办人莱斯特·文德曼说,生产商90%的利润来自回头金额,只有10%来自零星散客。少损失5%的老顾客便可增加25%—85%的利润。这话对我们不是很有启发吗?
因此,专卖店已经作为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桥头堡”,但如何经营好专卖店却大有讲究,我们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认为精细化是重中之重。
不难看出,今天的环境:全球能源紧缺、世界经济发展放缓等等,全球市场面临空前的压力与残酷的竞争。我们赖以生存的顾客,这些年变化如何:顾客日益成熟,已经从产品功能、价格等上升到对服务、个人感受等要求,顾客需求对营销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因此,顾客需求的获取已经成为商业流程中的重要一环。专卖店要在经济市场大潮下经营的有声色,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认为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专卖店精细化营销就是为了达到如此目的。
在目前激烈的客户竞争中,仅仅简单将营销目标定位在保留客户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当让客户将更多的消费集中于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上,让客户享用专卖店更多的服务组合,让客户提高对某一产品或服务上的消费水平。现在提高忠诚客户的集中消费水平越发显得重要了,通过精细化销售来提高客户的购买水平是最直接、最见效营销方式。
现阶段,我们专卖店的营销人员们正面临着下面一系列现实问题,如何保证销售活动的效果?向哪些客户进行营销?怎样向他们推荐产品和服务?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进行? 怎样去管理客户资源?顾客的价值如何判断?如何基于不同顾客来选择交易方式?
精细化服务营销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客户的满意度,通过营销与服务流程的优化,改善客户体验,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客户流失率。这就需要专卖店能够真正理解客户的需要和需求,有效的对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提供过程进行分析,不仅能够识别客户的忠诚度和生命周期价值,并能通过整合的营销沟通策略来优化与客户的关系。
由于顾客大量且分散,单位产品和服务价值低,销售周期短,需要大量接触顾客,以工作的量取胜,所以专卖店特别强调营销流程的标准化和效率。
保证专卖店营销投资回报,需要理解客户的生命周期价值,根据不同的客户价值来优化并控制产品与服务的提供成本,加强专卖店营销管理能力。
在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并非所有的客户都应等同对待的:专卖店应当为那些极其忠诚的客户(比如“意见领袖”等)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对于那些暂时犹豫的客户提供常规性服务,通过精细化服务营销来提升客户的收益贡献水平。
著名日化企业资生堂将自己的药妆品牌打入中国时,也是以专卖店的形式撕开市场缺口的,而且扩张速度是非常之快的。
资生堂在中国市场的“四”面出击渠道策略已经完全显现:
一、继续坚持城市中高端市场的占有与维护,保障高档百货商店专柜的竞争力。
二、坚持向二、三级市场下沉,以签约专卖店的形式覆盖大众市场。
三、进驻一线市场中以屈臣氏、千色店、万宁、丝芙兰为代表的个人护理与化妆用品连锁店。
四、进驻药妆店,开辟新的化妆品销售市场。 这些方向,最为资生堂倚重的,就是向二、三级市场下沉,大力发展签约专卖店。
一、继续坚持城市中高端市场的占有与维护,保障高档百货商店专柜的竞争力。
二、坚持向二、三级市场下沉,以签约专卖店的形式覆盖大众市场。
三、进驻一线市场中以屈臣氏、千色店、万宁、丝芙兰为代表的个人护理与化妆用品连锁店。
四、进驻药妆店,开辟新的化妆品销售市场。 这些方向,最为资生堂倚重的,就是向二、三级市场下沉,大力发展签约专卖店。
明知道化妆品专卖店是不好做的,为什么资生堂还是要勇于尝试呢?
一、一线市场增长放缓,竞争日趋激烈,资生堂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增长点。
二、中国经济发展提升了二三线市场的购买力,消费者对国际知名品牌的需求变得现实与迫切,使资生堂渠道下沉策略得以适时实施。
三、资生堂需要及时抢占竞争良机,狙击竞争对手。
四、水货的泛滥极大地损害了资生堂的品牌美誉度,如果正品能够最广泛地分布于二三线市场,将有效维护资生堂的品牌。
应该说,充分利用专卖店的营销优势,突出自己的品牌,还可以避免市场竞争中的劣势,而专卖店和这些大品牌签约,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店铺形象,两者优势互补,达到共赢。
于斐先生,著名品牌营销专家,美国《福布斯》重点推荐的营销实战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CEO,中国十大杰出营销人,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等8家权威媒体和机构认定的“中国品牌建设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团中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创业导师,《中国证券报》特约品牌顾问,中国《品牌》杂志首席专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EMBA总裁班客座教授,中国保健行业十大杰出经理人,中国最具影响力营销策划100人,中国首家省级品牌学会重庆市品牌学会专家委员。
二十多年的营销生涯,成功服务过几十个著名品牌,其领衔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是“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现专业致力于品牌策划、实战培训、公关传播、新闻营销、招商代理、市场推广等营销服务,出色的企划力、整合力、执行力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是国家商务部向海内外唯一推荐的知名实战型行销顾问机构。
于斐先生根据自身在外企、国企、民企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资深阅历,长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实战营销理论上升到实践和方法的高度,在行业中率先倡导了几十个在全国深具影响的营销策略和商业模式,创造了可观丰厚的物质和社会效益。受到了《欧洲时报》、《亚洲新闻人物》周刊、新加坡《联合早报》、日本《东方时报》、欧盟-中国经济合作组织(CEEC)、《环球时报》、《香港商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澳门莲花卫视等海内外媒体的重点报道,其营销案例多次入选美国《福布斯》和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中国营销创新文库》。
于斐新浪认证微博:http://weibo.com/lgzhiyang 微信:yufei-1966
联系电话:013906186252,网址:http://www.lgzhiy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