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
看电影是节假日里我和齐红的“选修课”,今天我们两选择的是《窃听风云3》。
记得去得博纳发行第一只电影基金时,博纳董事长于冬就介绍过这部电影,当时大家对刘青云和古天乐抱有期待,同时担心第三部会有狗尾续貂的可能。我没有看过之前的两部,这部《窃听风云3》是时间最合适的,于是就被选中了。
8号厅的上座率至少有9成以上,既可以理解为端午小长假的作用,还可以理解为博纳这部电影的吸引力,估计票房应该还不错。
电影看得人是触目惊心,窃听技术几乎把人放在了阳光下面“晒”着,不仅在工作、生活场所受到了高清晰度的监视,手机也受到了“完全”的监控,通话和通信的时间、内容全部历历在目,甚至能够把被监视人的手机屏幕画面呈现在监视人的眼前;让人既叹服于高科技的种种应用,同时又让人感觉在高科技的“阳光”下,几乎没有什么隐私可言的。
在显微镜下观察,相信所有人都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毛病,甚至道德方面的种种问题,但只要不伤害社会安全和不影响其他人的生活,这些问题或“习惯”完全应该得到相应尊重、放之任之;把一些完全个人的习惯放在公众聚光灯下,大家都会极其不舒服。
技术
师弟创业开发高科技光源,其中结合了大量的RFID(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在商业应用中在统计客流人数、了解消费习惯等方面做出很多事情,当然其本身的照明不会降低标准的。
早年就听说过,国外可以在灯泡中安装了不少“侦听”设备,可以用于收集语音、图像等信息,国内公共场合竞标时由于安全考虑被PASS掉了。
周总讲过:出于保护隐私和安全的考虑,美国的大量技术不允许投入使用的,看完了《窃听风云3》,真诚地认为这种作法值得尊敬。
回归
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多的便利,不容否认的是也带来了大量困扰:信息传输速度超级快,减少了人们思考的时间,放大了思维躁动的负面效应。
从社会整体的角度保护好信息安全,给人们打造一个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桃花源”,让人们少受干扰、返朴归真;从个人角度来讲,去掉手机依赖症,减少对于科技的依赖,可以让个人过得更舒服和安心。
面对那么多的高科技,适度的“逃避”会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