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延长交易时间不该有太高期望


上交所延长交易时间不该有太高期望

 

  随着《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细则的颁布,实现沪港通的进程再一次提速。另据香港东方日报报道,港交所披露“沪港通”的具体运作细节,市场预期最快十月份“通车”。于是,在此背景下,有消息传出,上交所或将延长交易时间。

 

  随后,对于“延长1.5小时交易时间以配合沪港通”的消息被上交所予以否定。同时,上交所明确表示,不会延长A股交易时间,还是按照原有的交易时间进行股票交易。

 

  实际上,就目前的市场环境分析,上交所延长交易时间并不会对市场形成较大的刺激。从某种程度分析,还可能会造成分流A股流动性的局面。

 

  根据近期发布的《细则》内容显示,规定回转交易以本地规则为准,即“香港市场投资者买入沪股通股票当日不得卖出,内地投资者买入港股通股票当日可以卖出。此外,目前香港市场实施“T+2”交收制度,即T日买入,T+2日股票到账。不过,允许投资者在股票尚未到账的T日和T+1日卖出股票。

 

  然而,在A的二级市场中,采取的是T+1的交易模式。股指期货采取T+0交易模式。于是,就存在市场间期现不对称的交易缺陷。因此,从市场交易模式的角度分析,一旦沪港通落实,且采取A股市场延长交易时间的举措,资金更倾向于港股市场。至于A股市场,因存在诸多限制,最终未能起到有效吸引资金的作用。

 

  实际上,在T+1的交易模式下,尽管市场的交易时间得以延长,也未必能够快速激活市场流动性。当然,从某种角度分析,指望于延长交易时间来提升市场的流动性,确实没有太多的依据。毕竟,当前A股市场面临的问题不单纯是市场活力的不足,而股市自身的问题更是深刻影响着A股市场的正常运作。

 

  以A股市场的流通市值为例,10年间,A股市场的流通市值出现了规模式的增长。根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2005年沪深市场的流通市值约为8570亿元,2008年该数值飙升至3.61万亿。到了2014年,沪深市场的流通市值已经达到15万亿以上。然而,在市场容量大幅扩张的同时,市场的新增流动性却没有明显地扩张。有数据监测,过去多年,以公募基金为主的新增流动性的年均增长速度不足3%。于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在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的状况下,市场的活力已经大幅降低。

 

  再以A股市场的定位为例,起初,股市定位于为国企解决资金困境。后来,国企的资金困境得以解决,股市的直接融资功能却被无限地扩大。多年来,中国股市被赋予了“圈钱市”的称号。十年间,股市融资规模高达3.61万亿以上,而同期的现金分红额度仅为1.9万亿,前者比后者高出一倍的规模。

 

  自20131230IPO重启以来,股市的融资力度有增无减。今年首轮成功IPO的企业家数达到48家,且均遭遇了资金爆炒的命运,平均涨幅高达43%。近期,随着多批预披露企业名单的公布,发审委的审核工作也再度启动。有机构预测,在注册制全面铺开之际,A股市场每年新增的IPO家数或将会成倍增长。可见,A股市场始终离不开圈钱的本质。因此,因股市的定位错误,股市的投资功能基本丧失,而融资功能也被大大削弱。

 

  显然,A股市场的发展进程已被扭曲。而股市想要重新走牛,必须重塑股市的形象,从自己身上找到病根,而后对症下药。最后,一步一步地恢复市场的吸引力。

 

  笔者郭施亮认为,在原有的市场机制下,上交所延长交易时间并不会大幅提升市场的流动性,更不应该有太高的期望。随着沪港通的逐步落实,港股市场或凭借自身优越的条件,进一步分流A股市场的存量资金,对A股市场构成利空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