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欲之后,呼唤精神的回归(6月16日)
关键词:物质 精神 大师 回归 贾春宝
高晓松在优酷制作的《晓说》中说,大师总是一拨一拨地来,前脚后脚地走,他认为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世界便无大师。
高晓松认为从战后开始的大师云集,其原因与战争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冷兵器时代,骑兵与战马成为最后的史诗,产生了大量屠杀并导致人残废的武器,所以才诞生了一批大师;“二战”之后也诞生了一批大师,越南战争之后,同样诞生了一批大师。
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们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与十字军东征的背景有关,70~80年代的大师涌现肯尼迪总统遇刺有关,与美国对越战争有关,与美国由于终结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关。由于政治、军事、战争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人们开始反思人性的问题,那些反思成果让我们关注到大师的光芒。
冷兵器时代,春秋战国的征伐,诞生了先秦诸子百家;冷兵器时代结束之后,局部战争与世界大战不断,军备竞赛推动武器更新换代逐渐提速,每次换代都意味着杀人的效率有所提升。当今世界的穷兵黩武并不单纯是使得交战各方民众生活在困窘之中,很有可能会毁灭人类,整个人类随时面临命悬一线的境遇。
大师的诞生不仅需要有专业与内因基础,更需要有外部环境提供充足条件,真正的大师是需要经过历史的洗礼的,需要一轮轮否定之后的重新被肯定之后才确定的。
当高晓松用充满敬畏的语气回顾那些照亮自己前进道路的大师们的时候,或许观点有其个人观点的局限性。每个人心目中大师的标准各自有所不同。其实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被后世仰视的大师,即使那些大师也被很多人所不齿,同时,被广泛推崇并被仰视的大师们也并非实至名归,很多人的行为举止也未必经得起推敲。
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为那些自己所仰慕的前辈们贴标签,任何一个离开我们,并稍微有点专业造诣的人,都会在某些时候被成为大师。所以所谓大师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以其从历史的角度承上启下的专业高度,而更多的是追随者表达敬仰之情的独特方式而已。
越南战争让美国本土百姓开始怀疑本国政府决策的正义性,肯尼迪遇刺身亡让美国民众开始怀疑政治并非所标榜的那么光鲜透明,反而是勾心斗角之中充满了见不得人的利益交换,而美元与黄金脱钩更让人对美元的信任基石出现了动摇。
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居然也充满了内部危机与矛盾,面对外部危机的时候,也本能地采用不讲信用的方式抵赖。同时唯一可以与之抗衡的经济体轰然倒地,从此再无对手,冷战结束让原本紧绷的神经松懈下来,追求本能所赋予的对资源的无限挖掘,恐惧之束缚失去了约束作用,人就容易被贪婪所控制。
高晓松说,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改变所伴随的两条平行线。人类社会无所谓进步与倒退,一直在进行的是改变,改变的速度之间有差异。科学前进速度快的时候,会让艺术与精神层面的改变相对迟缓,而只有在人们通过科学这个工具进行物质财富的挖掘与重新分配进程放缓,才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在艺术与精神方面的追求上。
人在原始状态有梦想,以宗教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之中产生出诸如《易经》《道德经》《圣经》《古兰经》之类伟大的思想,世俗的政权利用超自然力量强化了统治,同时也给民众带来神话故事以及戏剧之类形式的精神食粮,人们把那称作艺术。
总是会有人发现物质世界的规律,并以数据的方式、公式的方式以及实验的方式逐步奠定物质开发的基础,通过对外部的物质世界与自身心理因素的认知,而加快对物质财富的挖掘、掠夺与分配,那更多的是摆脱神学与艺术的力量。
科技进步之后出现了基于物质财富挖掘、掠夺与不断重新分配的科学支撑,甚至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杀人机器的研制,不管是用天灾人祸的方式被毁灭,还是用发动战争与保家卫国的方式自我毁灭,这大约就是那些超自然力量对人的惩罚。
贾春宝在2013年12月12日的文章《领导力:目标管理与无妄务实》中说,因为必须要经历过剥极而复,能在喧哗之中保持清醒头脑,所保持的心性不会被华丽的包装迷失,珍惜本质而不贪慕虚华,并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即使面临绝境都“硕果不食”,为自己和未来保留相应的希望,这在常人已经是相当有难度的了。
与硕果不食和剥极而复的道理相对应的,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平行关系从另一个角度得出结论:在物欲的贪婪追求之后,精神将逐渐被关注并再度成为时代的主流。
每次灾难之后,人类都要经过痛彻心扉的反省,并进而诞生一批大师。而每当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总是会有人进行反思,并出现比较高的思想与精神世界的财富,人类社会就是如此进行阶段性地演化的。
贾春宝
2014年6月16日星期一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