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作为一个公益和慈善并行的企业,对于社会问题尤其是福利问题甚是关注。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对事件进行了回顾。深圳一家电子厂被举报涉嫌使用数十名童工,在公安、劳动、街道等护送人员的陪同下,41名涉嫌童工事件的员工被“遣送”回老家,当地政府已经联系了学校,尽可能的让这些孩子回到学校读书。但是由于有些孩子已经离开学校很久了,要回到学校读书的话可能还需要再适应。
外界的关注能否改变这些童工的苦涩命运?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政府部门将涉嫌童工“遣送”回家,只是做了应该做的第一步。而如何让这些年纪尚小的孩子重返课堂,让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共享义务教育的荣光,相关部门要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把贫穷作为产生童工现象的现实根源。即便有国家义务教育政策的支撑,对于交通不便、水电不通的贫困家庭来说,上学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为孩子上学既意味着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又意味着家庭要在运转之余,承担起孩子书本费、生活费等大笔开销。于是,很多家庭为了走出暂时的困境,便让孩子辍学回家,或干脆让他们随着务工热的浪潮南下务工。这与其说是一种家庭教育的短视,倒不如说是因贫穷逼迫而做出的无奈选择。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一直关注相关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报道,现在的情形是,这些童工已被“遣送”回家,他们不必再干那些与他们年龄不匹配的工作。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被“遣送”的童工回家后,他们面对的仍旧是可怕的贫穷与遥不可及的读书梦想,那么,较之于工厂对他们的剥削,他们恐怕更不愿意回到那个破败不堪的老家。而即便回了,也可能不是回到学校,反倒是在家混到不被定义为童工的年龄,再坦然地外出务工。
培根曾说:“只有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才不会世袭。”机会怎样才能平等?仅有媒体的关注恐怕还远远不够,它需要的是相关部门实实在在的努力。从这个层面讲,童工被“遣送”回家之后的生活以及那些很可能进入“童工”行列的孩子才更应该被关注。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希望有机会能帮助到这样一些群体,也呼吁政府部门和相关的慈善机构能够针对这些孩子给他们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或者经济上的支持,让那些被“遣送”回家的孩子多一点知识上的储备。
本文由世界杰出华商协会提供如有转载请标名出处
http://news.sina.com.cn/o/2012-11-27/121425672673.shtml
http://news.sina.com.cn/c/2011-10-20/2211233367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