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非常重视社会再分配问题。孟子提出了在进行社会再分配时应首先救济的四类人,他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月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次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他认为,周文王的社会福利制度是成功的,国家应优先关照鳏寡孤独这些人,他们是最需要社会救助的人群。他还用《诗经·小雅》中的“哿矣富人,哀此茕独。”来论证自己的社会福利思想。社会上衣食无忧的人自己能够照顾自己,在生活上没有什么问题,但那些孤苦伶仃的人生活就悲惨了,因此,社会必须通过再分配的手段,来对他们进行救助。
《孟子·梁惠王上》又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白话原文:“没有固定的资产而有一定的道德水准,只有士大夫才能做到。一般的民众,只要没有固定的资产,便没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一旦他们没有固定的道德标准,便会放荡无耻,无恶不作,自私利己。等到他们因自己的行为获罪,便对他们施以刑罚,这是在陷害人民。哪有当君王的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治理国家的呢?因为这个缘故,开明的君主安置民众的产业,必然使他们对上可以赡养父母,对下可以养活妻子儿女;丰收的年份终年丰衣足食,灾荒的年份不至于饿死。然后驱使他们向善,这样民众就会很高兴的顺从与你。那么现在呢,安置民众的产业,使他们向上不足以赡养父母,向下不足以抚养妻子儿女;丰收的年份终年艰苦,灾荒之年避免不了死亡。这种情况下,人民避死求生还来不及,哪有闲暇去顾及礼义廉耻呢!”
孟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财产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孟子作为儒家人物,自然重视对民众的教化,但他也不是站在空中楼阁上发空论,而是主张给予老百姓产业之后才具备教化的基础。如若不然,吃不上饭的老百姓就会铤而走险,做违法犯罪的事。孟子进一步又阐述道:“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认为等到老百姓因为吃不上饭而犯了罪就去处罚他们就等于设置了法网去陷害人民。哪有仁君会这样陷害人民呢?因此孟子认为明君应该给予民众产业,“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这样一来衣食无忧的老百姓才会听从这种向善的教化。
为什么说无恒产则无恒心呢?因为中国有句老话:“良心丧于困地”,如果一个人连饭都吃不上,到了要饿死的境地时,没有几个会像孔子那样鼓弦作歌,说什么“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这样看似有骨气却很虚伪的话。所以如果一个地方治安状况不好,偷盗抢劫的多,一定是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太穷了。而如果不改变老百姓的生活,只是一味打压抓捕,就会治标不治本,甚至会造成更大的治安隐患。
因此尊重孟子的这个定律,让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才能在源头上降低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率,社会才能走向和谐。所以邓小平先生所说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是很了不起的。但到了今天,还是出现了很多无视老百姓利益的事件:比如政府盲目搞城市建设,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和老百姓起了冲突,出现了很多因强制拆迁而引起的恶性事件。还有就是某些城市的城管暴力执法,经常与小贩发生冲突,也发生过小贩刺死城管的事件。今年还发生了厦门公交纵火自焚案和首都机场爆炸事件,其背后都是因为地方政府没有解决老百姓的最实际问题,最后引发了悲剧。这些暴力事件之所以发生都是不顾民生,剥夺老百姓的“恒产”而引起的。当政者们从中应引以为戒。
记得李克强总理在其就职上任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曾提出:“要坚守网底不破,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这些人如果陷入生存的窘境,很容易冲击社会的道德和心理底线,所以政府要尽力,并且调动社会的力量,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但遗憾的是某些当政者为一己之私,对待老百姓的民生问题不是是“疏”的方法,而是千方百计去“堵”。比如在他们的一亩三分地对老百姓反映的问题不管不问,却又害怕老百姓上访,影响他们的乌纱帽,设置重重障碍堵截他们到中央告状。甚至有的官员对上访者以扰乱社会治安为名抓起来劳教,还有的把上访者送到精神病院,这就是孟子所痛恨的“罔民”行为。这只能说明这些当政者的心虚和卑劣,从中也可愈加显出出孟子定律在今天的价值。
我们主要宣传工具一直都在宣扬美国民主的虚伪性,美国一有枪击案就大肆报道评头论足一番,恐怕这个地球上除了中国之外,就朝鲜有大量空余时间会对美国吹毛求疵一番。要知道美国是一个几乎人手一把枪的国家,而枪击案发生最频繁的地方来自中小校园(学生青春期莽撞冲动可以理解),据2012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统计,美国年枪击死亡率才0.009%,还不及中国被刀械致死率的1/100。换位思考下,假如中国老百姓人手一枪的话,会是个什么情况,恐怕到时候发改委在批基建项目的时候,得优先考虑八宝山的再扩建工程问题了。如今中国老百姓的智商也越来越高,从以死相逼升级到了网络微博爆料。比如最近,某人微博发布上海市最高法院“法官集体招嫖”事件,图片视频一应俱全。爆料人称,法院的司法审计不公正,去年房子被法院执行掉,现在无家可归,只能租住别处,他说,自己也是走投无路才下决心走这一步的。
以上案例这再一次印证了“无恒产者无恒心”这一亘古不变的哲理。古往今来,时代在变,道理却还是一样的。老百姓失去了基本的产业保障,也就失去了“恒心”,生出“破釜沉舟之心”也是迟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