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高价学区房影响了就近入学的政策效果


据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方案要求,到201519个城市将实行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政策,本来就炙手可热的学区房价格再次掀起小高潮,涨声一片。(622日新华网)
相对于楼市的整体萧条,学区房的价格一路上升显得比较另类。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三线城市,学区房都是炙手可热。学区房的热度诚然折射了国人望子成龙的心态,但是若不是加入中小学就近入学政策这把薪柴,温度还不至于高到如此地步。
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让好学校深受家长青睐,择校热热遍全国。学生家长,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好学校,托关系、走后门、出高价,等等,各种手段应有尽有。于是,有权、有钱、有关系者,占用了优质教育资源,而寒门子弟除非出类拔萃,否则,与好学校多是有缘无分。
为了打破权力和金钱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占用,解决择校热问题,实现教育公平,才有了就近入学这一政策。把户籍和学籍绑定,没有学区户籍,其他一切都是白扯,择校路也因而被彻底堵住了。但是,路是死的,人是活的,学校固然不能选择,学区却可以随意挑选。于是,择学区热代替了择校热成为新的问题。
优质教育资源分布是固定的。如果其分布不均衡,并相对集中,那么好学校所处的学区自然成为家长选择的重点。拥有学区内的户籍成为家长购买房子的第一驱动力。这种既非刚需,又非投资投机需求的另类需求支撑着学区房一路上涨。谁能承受学区房的高价?自然是有权和有钱者。对他们来说,变化的只是游戏规则,不变的则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占有。好学区以外的贫寒子弟依然无缘好学校
就近入学政策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实施初衷的确很好。但是如果不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高价学区房可能会阻碍教育公平的实现。因为,无论择校还是择学区,都给了权力和金钱活动的空间。
均衡优质教育资源需要长期的努力,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在优质教育资源无法均衡的前提下,如果在实施就近入学时,加入一些辅助性政策,也许能让优秀的寒门子弟拥有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的机会。比如,允许好学校预留面向所有学区招生的名额,让普通学区的优秀子弟凭借自己的能力走进自己的期望的学校。对于无钱购买学区房的寒门子弟来说,也许这是一条通向梦想的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