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五家代表企业看太阳能光热


一个草根出身的行业、一个曾经被广泛看好的行业、一个大起大落的行业、一个饱受诟病的混乱行业,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太阳能光热都是个充满故事的特色行业。十年里,她经历了“稳步发展——爆发式增长——平缓增长——负增长”的过山车式的发展,人们不禁要问,作为曾经的“朝阳行业”,太阳能光热何以发展至此?笔者不妨透过行业最具代表的几家企业来分析一二。

尽管太阳能光热行业的总体规模一直是个迷(各个口的数据差距甚大),但毫无争议的是最近几年太阳雨、四季沐歌、力诺瑞特、皇明、桑乐五家企业一直是稳居前排的“好孩子”。同时这五家企业又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战略经营模式,恰好给了我们透过他们认识这个行业带来了便利。首先我们不妨简单认识这几家企业:

太阳雨和四季沐歌,这俩家同属于上市公司“日出东方”旗下,除了品牌名称之外,两者的经营模式可谓如出一辙。徐新建白手起家创造这两家公司,并快速实现上市,不可谓不让人佩服,但行业人士不禁要问,“日出东方”到底给行业带来了什么?这恐怕徐新建也很难回答的圆满。在笔者和很多行业人士看来,这俩家企业不仅在产品和技术升级上乏善可陈,而且作为行业龙头,他们基本没有给行业树立好的榜样。

作为营销制胜的企业,这两家企业分别聘请了各自的全案品牌营销策划公司,每年都花费数亿的广告费,进行品牌传播塑造;而在终端更是一度被传言其拥有近6000人市场营销队伍并长期养着近1000支促销演出队伍。不得不承认,其线上的狂轰滥炸和终端的“人海战术”、“低价战术”是其快速成长的法宝,但这也是让同行企业诟病的地方,如果有人抱怨其扰乱了市场、抢了自己的市场蛋糕仅仅是在抱怨的话,而要解答另一些人对“高投入、低价格”下如何实现盈利的质疑,就有必要去仔细研究一下其产品了。有人辩解说,日出东方是走“先求规模、再提升技术”的路线,但上市后他们明显更愿意把资金和精力转向了空气能、净水器等产业扩张,到底是因为对太阳能光热产业的不看好,还是已经满足于现有的产品和技术实力?

力诺瑞特,这家中德合资企业,早早给自己贴上了“技术”和“品质”的标签,但很快发现市场并不买账,后来又不得不多打了一张“服务”牌。在力诺瑞特内部人看来,如果按照德国人的路子走,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品质肯定没的说,但也肯定发展不起来。因为在国内消费者看来,这两者是排在价格后面的才会去考量的因素。实话说,力诺瑞特在追求技术上确实做了些文章,比如和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但这些合作大多是表面文章,缺少实际上的技术推进,另一方面,在笔者看来以营销为合作直接目标的合作必然被功利所挟持,很难做出什么好文章。

另外让所有人感到奇怪的是,力诺瑞特一直标榜拥有力诺集团“石英砂-毛坯管-真空管-集热器”的全产业链,因而在产品品质和价格上有很大优势,但问题是其产品价格却是行业最高的(整体仅次于皇明)。如果说价格高源于其对产品品质的追求,那为什么力诺瑞特集热器所安装的真空集热管膜色异常丰富,所用真空管不仅价格高出市场价一截,品质也远低于其他企业的“力诺管”,力诺集团这种“济世之心”实在让人佩服。诚然,恰如我们看到的一样,力诺瑞特确实在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和太阳能中高温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为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点我们毋庸赘言,任何人也无法抹杀。试想如果没有这个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专家的贡献,今天的太阳能光热行业再失去工程市场之后该如何举步维艰,只是力诺瑞特倡导的中高温应用还需要市场去检验。

皇明,直到现在在很多人心里,她依然是太阳能光热的老大、标志,也是笔者最敬重的太阳能光热企业之一,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她的时代已经结束。无论皇明的今天的失败到底掺杂了多少政治因素,其掌门人——狂人黄鸣近几年似乎一直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在笔者看来,自IPO失败后,黄掌门便开始自暴自弃,数次行业曝潜明显是在意气用事,花钱费力没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不说,却把行业整的愈加乌烟瘴气。

尽管皇明为太阳能光热的贡献有目共睹,整体技术领先、产品品质过硬,如果一定要找出一家企业是真正追求技术和技术创新的,自然非她莫属,但其产品价格偏高也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09年太阳能热水器被纳入家电下乡范畴之后,皇明人明显没有跟上节奏,一味的专注高端市场,在更广大的农村市场上节节败退。此外,作为老牌太阳能广野行业龙头,皇明在尚未在太阳能光热领域走出泥潭之时,就着急着像光伏、节能门窗等领域扩张,怎奈又赶上了光伏行业发展遇阻。和数次曝潜一样,其为炒作而炒作的行为在推出太阳能烧烤机上表现的更为明显,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玩意在中国不会有市场。

桑乐,与皇明错失家电下乡相比,桑乐是行业里在家电下乡过程中受益最大的企业之一。这家以山东科学院为依托的企业,是行业里难得的低调代表,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他们确实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但她似乎提前预料到了家电下乡的到来,并早早布局农村市场,凭借独一无二的渠道优势一举在家电下乡中迅速扩张。当然低价也是桑乐在农村市场取得加大成功的因素,为了让低价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志得意满的桑乐便谋划着在全国建设9大生产基地,初步实现销地产,但天意弄人,这次桑乐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在家电下乡和节能惠民补贴政策退出后,太阳能热水器市场急速下滑,在九大基地尚未建设完成的时候,桑乐已经开始感受到过多的生产基地成了其最大的拖累。

通过简单分析行业五大企业,我们不难发现,草根出身的太阳能行业依然一身的草莽气息和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缺少为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好大喜功却又热衷表面文章不能脚踏实地,意气用事遇到困难便自暴自弃乱了分寸,盲目乐观缺乏长远眼光和战略规划。在笔者看来,无论数量多寡、个人能力如何,散兵游勇终难成大事。

太阳能光热走到今日的困局,固然有国内外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国民消费习惯的影响,但打铁还需自身硬,练不好内功怎么能轻谈成功?笔者曾多次表示,产品和技术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太阳能行业却没有企业真正在这方面下功夫。退一步说,这个行业卖的是太阳能光热的技术和产品啊,如果产品不实用、不耐用、不可用,消费者对你们的东西不感兴趣、不信任,如论如何忽悠,也不可能带来购买欲望,又何谈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