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扶贫办的“三假干部”是怎样炼成的?


 国务院扶贫办的“三假干部”是怎样炼成的?

昨天,中央纪委常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俞贵麟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线访谈时透露:国务院扶贫办一名“三假”干部被查处。

俞贵麟介绍,去年以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纪工委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先后查处了国务院扶贫办一名“假党员、假干部、假学历”的处级干部和中国经济时报河南记者站副站长。6月7日《南方都市报》)

在国人心目中,国务院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单位,其直属的“扶贫办”当然不仅仅是个权威机构,因为行使着“慈善”职能,更令民众倍感亲切。但从该机构发出的一些信息,却令笔者产生失望。

笔者关注这个部门,还是从几次提高“贫困线”标准开始的。2008年,中国绝对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5元以下,2009年提高到1196元,目前是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大约相当于“每天1美元”。笔者就曾质疑,为何不国际惯例的“1天1.25美元”?这样贫困人口少了,就能说明中国强大了?即使按照该标准,中国2011年还有1.28亿绝对贫困人口,“全国扶贫对象”共有1.66亿人。

对国务院扶贫办加深印象,缘于“刘志军案”衍生出来的“丁书苗案”。去年9月25日,《新京报》披露了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外资项目管理中心主任范增玉,以为企业树立正面形象为诱饵,从丁书苗送手中弄走了4000万元,并私吞的事实。

这样一个做慈善的政府机构,官员贪起来也并不比“油水部门”逊色,这无疑也印证了民间“官场已无净地”的传说。4000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它相当于1.7万刚达“贫困线”人口一年的总收入。

此次国务院扶贫办出现“假党员、假干部、假学历”的处级干部,更令人匪夷所思。

按照常规程序,一个人想加入最具“先进性”的中国共产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必须接受党组织的培养,表现突出者在一定时间后才能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其间“入党积极分子”还需要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工作和思想情况,定期提交思想汇报材料,等培养成熟后经过冗长而又严格的程序(据说还需要外调),才能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党员,享受党员的权力。由于这个过程过于冗长,也致部分不愿意“排队”的人望而却步,甚至有人因此加入民主党派。国务院扶贫办这名“假党员”,就显然不需要走这些程序了。但笔者惊讶,他伪造完这些程序,得需要多少人帮忙?

此外,利用“假干部”身份在社会上招摇撞骗的倒是司空见惯,但“假干部”能在党政机关堂而皇之为人民服务就难了,在国务院上班那就是“难上加难”了,要是混上处级干部,那就比“登天”还难了。原因就在于“身份”难变。目前一些党派缺专职干部,就因为占党派成员中绝对多数的事业编制无法变成公务员。如这名处级官员能一路过关斩将,混入国务院扶贫办,没有组工人员的鼎力相助,那是绝对没有可能的。

而以“假学历”在国务院扶贫办混,就过于“下三滥”了。当今中国,你要想拿个清华、北大的文凭肯定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要拿个北京市委党校的文凭,那还不是易如反掌?因“假学历”而留下话柄,也反映出此人综合素质过低。反过来说,从该处长身上,我们也不必将国务院扶贫办这个衙门看得太高。

如国务院扶贫办这样的部级机关,进入“门槛”肯定是很高的,审查也是极为严格的。可就是这样的单位,却混进了一名处级“三假干部”,这也说明中国干部管理的“漏洞”还真的不小。

笔者以为,中纪委通报这名“三假干部”后,一定会“举一反三”,对这名“三假干部”是怎样炼成的进行追根溯源,然后彻查“三假干部”背后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