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裕:赣州古巷的风水内涵


 

曾祥裕:赣州古巷的风水内涵
 
2014-7-11 9:25:14 本站原创 佚名
 



曾祥裕:赣州古巷的风水内涵
 

曾祥裕:赣州古巷看风水

2014-07-09 曾祥裕 杨公风水曾祥裕

曾祥裕:赣州古巷的风水内涵

曾祥裕:转悠赣州古巷看风水

 

我与赣州共成长,在赣州古城生活了几十年 .此生朋友不多,不喜窜门,寂寞时一个人常在古巷转悠。素有“宋城”之誉的赣州,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年代久远的老街古巷,它们散落在在鳞次栉比的高楼之间,处处飘着古风余韵。诸如灶儿巷、慈姑岭、南市街、夜光山等古巷间,仍居住着一批赣州市民,其中大部分是世居几代的老赣州人。他们对老宅怀着一份难以割舍的眷恋,也有着对现代高楼的期盼。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在平淡之中演绎平凡人生,一份淡泊,一份宁静,还有一份欲罢不能的美好憧憬。

 

 

我熟悉这条条古巷,在灶儿巷有我读中学时的同窗好友金勤、林孚翼、曾润生、刘源源、李跃峰等人的家就在这里,课余时间我们相邀在此聚会,青春的梦想随着光阴的流逝,有的人实现了,成功了;有的人却破灭了,消沉了。

 

在南市街有我中学的好友刘学增、陈勇等同学,自从中学毕业后,各自奔波在谋生的战场上,偶尔见面就会情不自禁回忆起读中学时下沙地劳动的情景。

曾祥裕:赣州古巷的风水内涵

 

我深爱的赣州古城是一座有丰富风水内涵的城市。章江和贡江合流,构成一幅天然的阴阳鱼图。

 

赣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它现在闻名海内外,是因为它是客家的摇篮,更因为它是杨公风水的发源地。一座城市因为一位风水大师的规划布局,至今影响这座城市的发展走向。

曾祥裕:赣州古巷的风水内涵

据1988年出版的《赣州地名志》记载,赣州城清代有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这些街巷名称除主要街道因城市建设的发展而扩并外,大部分仍在沿用。据说,唐末携皇宫风水秘籍逃避战乱的杨筠松当年被州官指派规划赣州古城的布局,此后杨公弟子遵杨公风水法建造古巷民居,可惜的是,现今保存完好的古巷已经所剩无几了,且还在不断地遭受破坏。

 

赣州古城一些巷子的称呼也有意思.“三山五岭八景台,十个铜钱买得来。”、“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这是赣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两句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它概括地说明了古城赣州很早以来就是一座山川秀丽、楼台雅致、街市繁华的商业城市。

 

 

“三山五岭八景台”即指旧城区内三座山、五座岭和八座亭台。

据明嘉靖《赣州府志》和清康熙、乾隆、同治《赣县志》记载:

三山,即:笔峰山、东胜山、夜光山。

笔峰山 旧志载:“在城内东南隅,濂溪书院后,高出者为笔峰山。”即今赣州市第一中学校内南侧。但是随着建设高楼此处已面目全非.

 

东胜山 旧志载:“在府城东隅,有东胜山寺”。即今东胜山巷东侧。巷则以山名。

 

夜光山 旧志载:“在府城东隅,上有梵刹,名夜光山寺”。

 

五岭,据乾隆二十一年《赣县志》记载:田螺岭、百家岭、桂家岭、狮姑岭、金圭岭为城内之五岭。

 

田螺岭 在今建国路北段西侧,亦名文壁山,现仍名田螺岭。闻名遐偿的郁孤台即在岭巅。

百家岭 在今百家岭巷内。巷即以岭名。

桂家岭 旧志载:“在城内东坊,水脉洞之高出于南市街者为桂家岭”。即今南市街南段东侧,原赣州市沙石公司后,如今夷平,成为海会路一部分.

 

狮姑岭 旧志载:“在城内东坊”。后谐音为慈肆岭。在今慈肆岭巷内海会禅寺一带。

 

金圭岭 旧志载:“在城内西坊,府治前”。即今新赣南路西段南侧,原赣州市副食品公司宿舍处。

 

八景台,即以下八个风景名胜点(城区八个亭台):

 

八境台 旧志载:“在城北隅,依城(城墙)为台”,即今八境公园北面古城墙上。始建于宋代。省重要名胜点之一。

 

章贡台 旧志载:“城内西北隅”。今赣州市公安局北面靠城墙处。清代毁。

 

 

郁孤台 在市区西北部,田螺岭上。唐代始建,累经兴废,现为省重要名胜点之一。

拜将台 在今健康路南段西侧,儿童公园内。唐末卢光稠建。

高戏台 在今大公路西段。民初毁。

凤凰台 在今凤凰台巷内。已毁。

钓鱼台 在今钓鱼台巷内。已毁。

龙凤台 在今解放路中段南侧风车[FS:PAGE]巷内。已毁。

 

“十个铜钱买得来”是指旧城内十条带“前”字的街巷名和三条分别含“买、得、来”字的街巷名。即:

州前 今建国路中段(阳明路口至章贡路口),因位于虔(赣)州州治前,故名。

县前 即今章贡路西段,赣州市委门口一带。因原赣县县衙设此,故名。

府学前 今阳明路西段章贡区公安局门口一带。因原建有府学,故名。

道署前 今南京路,位于赣州公园南面,因赣州公园原为道署所在地,故名。

参府前 今大公路东段(杨判巷口至达龙巷口),以原有参将府(今赣州军分区所在地)得名。

姚衙前 即今姚衙前巷。因处明代赣州卫指挥姚玺私衙前,故名。

生佛坛前 即今生佛坛前巷。

坛前 今中山路中段,建春门一带。

总镇前 旧志载:“街在城内总镇衙前”。即今大公路中段文体广场南侧。因文体广场原为总镇署,故名。

府前 今新赣南路西段。因赣州府衙设此,故名。

 

“买得来”是指分别含有“买”“德”“来”三个字的街巷名。即指买菜坡(又名卖钗坡,在今大公路东段和平路口至杨判巷口一段)、修德巷(今龙湖井一带,另一说系指厚德路坊,在今厚德路中偏西段)、西来庵(今大华兴街南段)。

 

赣州古城原本星星点点散落不少古井,按风水学说,水为大地的血脉,有水才有生气,水的灵性使赣州古城处处宁静之中有动感.只是随着文革深挖洞破坏了地下水的走向,水脉一断不少古井枯竭,如今有水的古井所剩无几.值得一提的是,赣州古老城还有“三池”,与赣州的“三山”、“五岭”一样,其实都是风景名胜的概称。金鱼池、凤凰池、嘶马池统称“三池”. 旧志称“三池水脉相通”吻合。

 

赣州“三池”,过去一直认为是城里的风水宝地。

 

据旧志记载,赣州为通天龟形,当时所辖的十个县为蛇形,有“十蛇聚龟”之说。城中有狮子两泉,凤凰、嘶马、金鱼三池。据传,宋绍兴丁卯年,郡守曾造修谯门,掘地得石,上书:“穿开狮子两条泉,九秀回龙出大官,金鲫鱼池赐金紫,凤凰池上出名贤”,还有“塞却三池人少粮”的记载。但旧时的谢诏就认为,“词皆鄙俚,当属堪舆家言。”虽然这样,历朝历代,当政者都认为三池之通塞,系人文之盛衰。尤其是同治年间的赣州巡道文翼,深虑赣州文运不兴,加以浚之,池水清澄如故,言“文运日开,端赖于斯也”。

 

尽管“三池”已失去了其原来储水止泻的固有功能,但不少学者仍然认为有重建“三池”的必要。

曾祥裕:赣州古巷的风水内涵
杨仙岭成为风水研究者朝圣之地

理由有三:一是赣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池”作为旧时赣州的著名风物景点,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和深奥的堪舆文化及众多的历史典故,有保留的相当价值;二是赣州的地貌特征是三面环水,自古沿用至今的两条下水道“福沟”“寿沟”是很有人文特点的景观,充满了古人的智慧,是赣州很有价值的旅游资源,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而福寿沟作为下水道埋于地下,游人无法领略她对于赣州人城市生活带来的妙处,“三池”是唯一能够串引福寿沟旅游资源的景点;三是通过“三池”,可以了解古代赣州与现代赣州不同的地理特点及地形演变的历史过程,充分展示古代赣州的状貌,具有其它旅游景点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与海内外不少易友结成师生关系,我的野外实习课程中就按排了考察赣州古城风水的项目,以考察杨公风水建筑,验证杨公风水古法风水。

 

当我带领学生们走进灶儿巷时,他们会用惊奇的眼光打量这条小巷保留完好的清代建筑。

 

赣州政府重视古城的保护,修复灶儿巷街区。 至今,街区内保存较为完好的主要建筑有筠阳宾馆、宾谷馆、群仙楼、新安书院、东门井及万源酒栈旧址、老古巷跨街门洞、赵公庙旧址等建筑风格各异、建筑功能多样化的古代传统建筑。

灶儿巷以前是条商业街,不少旧房的门楣上还有旧中国留下的商业店名,现在此巷最有人气当为董府,其实原宅早已人走楼空,解放后被收归国有副食品公司做仓库使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有企业改革,当地官员一卖了之,低价售给这位董姓人家,他花费几十万元维修,恢复原貌,古色古香。学生掏也罗盘测定其大门午山子向兼丁癸。学生们还测定了该巷其它几家的坐向:与董府相对的一家30号门楼故意在立向时与董府错开,癸山丁向兼子午,壬子穴;灶儿巷10号同记庄亥山已向兼乾巽,丁亥穴;灶儿巷9号义兴号斜门立向,左侧为丙山壬向兼午子,庚午穴;右侧丙山壬向兼已亥,丁已穴。

 

从灶儿巷穿过一条窄小的巷子,只够两人平行走。我们来到六合铺,此巷原来做木材家具生意的,还有几家店专做棺材卖。我们测13号民清建筑,亥山已向兼乾亥,丁亥穴,走进一看整栋院子有三条门,条条错开,这肯定有风水玄机,就是聚财,不可正对,正对财气直冲直去。

 

说到赣州古巷,南市街不可不去。那是一条规模较大的民清建筑群集居地,一条街也因出生过名人而升值。相传赣州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池梦鲤就出生于此。池梦鲤祖藉是河南西平人,南迁后其在广东连州任司户的祖父池溥公来了赣州,为当时赣州的繁荣昌盛所吸引,就在南市街定居下来,池梦鲤就是出生于南市街的。南宋状元池梦鲤(约公元1224-----1279)出生于赣州城南市街,后居七里镇,进士出身,于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中甲戌特科状元,是赣州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历任浙西江东制置使,知平江(今江苏吴县)府。

 

南市街的明清建筑作法不一,有的建筑按杨公风水理法所建,有的门楼立向属于三元地理风水作法。南市街2号坤山艮向兼申寅,坐壬申穴;南市街元善堂为申山寅向丙申穴; 南市街6号为亦吾庐,据说原房主为商姓;南市街10号酉山卯向,癸酉穴;南市街8号彭家申山寅向,丙申穴。

 

在赣州古巷里还藏有不少大户人家的豪宅。

 

赣州老城区西北部的盐官巷是条“人”形小巷,一撇是藕塘里一撇是盐官巷。藕塘里早年因有水塘数口,多植莲藕,得名,建巷后,沿用藕塘里名。有段时间我常骑自行车从此转来转去,可转到下壕塘。去年炎夏时季我带学生行至新赣南路尽头,一空地是有一座明清建筑,门楣上“刘氏宗祠”字样很亮眼,学生们下车直奔前去,墙上挂着一块文物保护的牌子。恐怕许多老赣州人不知道藕塘里还“雪藏”着这样一座气势宏伟保存相对完整的古建。

这是一座三进祠堂。现存的大门是斗拱式的飞檐建筑,大门上书楹联一副:“流环章贡,秀峙崆峒,幸山川别开生面;世衍俊宗,家诒顾及,大门第赖有传人”。表述中尽显赣州古城的风水特色和宗祠的风水亮点。

 

最值得一提的是, 与荷包塘为邻的罗家巷,有一座在深巷中深藏不露的百年大院----魏家大院。魏家大院跨罗家巷、荷包塘、慈姑岭三条街,加上院内房间多、天井多、过道多,并且每栋建筑物均用瓦廊相连接,外人进入其中,仿佛是走进了一座迷宫。小时候我们如小鱼一样游进它这片“海洋”捉迷藏,在某一角落任伙伴来寻找,当被伙伴费尽精力找到时,互相发出快乐的尖叫。那快乐的笑声回荡在大宅院的上空。

 

从风水来说,魏家大院做了精心的山水剪裁。在住宅的前方挖有半月形的水塘,边上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住宅的后面则利用慈姑岭的高地作为后龙山,左水倒右,流入西北方。宅周边种上篁竹,明堂开阔,夜光山等朝应峰也错落有情;城之内众多池塘在和风吹拂下,荡起涟漪。经测,魏家大院风水的源头在于第一栋住宅,坐子山午向;新式学校位于荷包塘,与小魏家大院相对,坐申山寅向,坐穴均与赣州总水口同卦。综观魏家大院的风水布局均是以收三吉水为主,追求丁财两旺。丁财两旺才有家族的兴旺,因为人材是人间最宝贵的财富,光人丁多也不够,人丁中要人才辈出,才有家族繁荣昌盛的动力,但要人才辈出就要营造读书环境。魏家重视培养读书人,不乏人中之杰。

 

 

   赣州古城原来城内水系发达,有的巷子本身就是以塘取胜。

 

  在赣州古城区建国路的顶端左侧有一条谓之“花园塘”的老巷子,我有位亲戚原先住在其中,周围就是一口口塘,我小时做客听取蛙声一片。时过境迁,塘被填了,自然没有蛙声。

相传杨筠松的风水理论深入赣州建设者人心,不少地方的建筑皆遵杨公之法所做。此文不细述。学风水躲在书斋里,纵然读遍万卷风水书,不如亲身实地考察风水,如果有明师指点,那就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欢迎志同道合者来古老的赣州考察杨筠松的风水作品。

 

 

温情提示:7月17日,曾祥裕将在风水名城赣州市区赣南日报社内举办夏季杨公风水学习班,学员均收为弟子,一次性缴费,不收二次学习费用,长期负责弟子的学习进程和实践。名额有限,报名从速。联系方式 :电话13766307454)

曾祥裕:赣州古巷的风水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