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以“重中之重”“多予少取放活”“四化同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强农惠农富农”等重要理论表述为标志,中国的三农工作进入城乡一体的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推动三农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明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学习习近平同志三农工作系列讲话精神,深感在以下方面有创新与发展。
粮食问题:战略高度重视,战术寻求突破
对粮食战略地位的进一步提升。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出席并做重要讲话,在关于2014年经济工作任务的部署中,第一条就是粮食安全。而几乎是在同期,农业部宣布粮食实现十连增。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度强调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引起了媒体与社会的关注。认真对照近十年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发现农业农村工作一般会列为第二项任务,个别年份也排在第三项,而2013年是近十年来首次列为第一项;同时,以前的部署对农业农村工作多为强调坚持重中之重、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农产品供给等,而2013年则首次直接定位到粮食安全这一具体问题上,这是十分罕见的。因为,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而关于粮食问题的战略表述也进一步提升,列为治国理事的头等大事。
提出了重点突出的粮食安全策略。不再片面强调大粮食的安全,而是与时俱进地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战略思想,具体就是“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些提法突出了粮食安全的重点,树立了新的粮食安全观。
进一步改进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一是强化粮食主销区责任,也要确立粮食面积底线,保证一定的口粮自给率,特别是“鼓励主销区通过多种方式到主产区投资建设粮食生产基地”的提法有创新性,让主销区主动为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做贡献。二是对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的管理有了新思路,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这一思路让农产品价格管理从左右为难的决策窠臼中解脱出来,是一次思路上的突破。三是改革粮食补贴办法,提高补贴的精准度,要求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真正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农民问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013年4月8日至10日,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随后,这个通俗易懂且富有魅力的阐述迅速在社会上传播,几乎成为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一个形象代名词。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提出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进一步突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视。2012年 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把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2013年 11月3日至5日,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来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域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强调扶贫开发要同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结合起来,同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要效益。
进一步突出对农村文化传统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不仅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要在吃好穿好的同时,更要居住好,外出交通更方便,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生存的环境更美丽。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指出,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2013年10月,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在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这些提法丰富了农民小康的内涵,也必将让美丽乡村建设日益成为美丽中国的靓丽风景。
进一步明确了城镇化进程的分类推进。即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三个一亿人”的提法,对我国城镇化在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进行了科学分类,有利于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切实推进。
农村:在坚守底线中改革创新
进一步释放土地的活力。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在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考察时强调,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在三中全会决定中,上述提法得到体现,即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这些都是顺应民意的英明决策。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相比,更进一步。
坚守农村改革的底线。虽然改革创新,但农村政策的基石不能动,即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不能变,对农民进行保护和鼓励的根本思想不能变。虽然要积极推动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以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虽然粮食安全要突出重点,但耕地的红线不能破,必须坚守;虽然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但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是基本前提;虽然赋予了农民更多的财产权,但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强调各地不得自行其是、抢跑越线。
让三农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习近平三农工作系列讲话学习的几点体会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