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传递的是精神还是财富?


     作为一个企业,从创建成立开始传递的是精神还是财富?对于精神层面的价值观,企业和员工应该有怎样的反馈和理解?

有人认为树立价值观是没有必要的,别的公司没有价值观也照样发展,也有人认为公司还未达到价值观主导的阶段。因而,对于价值观,我们只需探讨两个话题:在企业日常管理之中,究竟需不需要价值观;企业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才会需要价值观主导。

在管理经营实务中,不是制度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往往能看到两种极端的现象:要么是价值观被束之高阁,要么是制度形同虚设。既然这是一件事实,我们必须思考:其本质到底是什么?每一种制度背后都有其立法精神。制度能否有效执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制度背后企业深层次的立法精神是否真的与价值观相一致。立法精神与价值观相统一,制度将会更有力量,价值观也将得到有力的保障而不再是空洞的文字。反之,当立法精神与价值观不一致,如果制度得到强制执行,则制度背后的立法精神就会成为真实的价值观,于是便产生相对于理论上倡导的价值观的“潜规则”,而且潜规则成了主流;如果价值观被组织成员坚定认可,则制度就会形同虚设。

可见,价值观之所以重要,是它使员工信服和凝聚,从而统一了员工行为,降低了决策、管理、协同成本。企业所有的行为都是从价值观这个根上发出来的枝桠,价值观是从企业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有的,只不过它们有时潜隐在连秉持它的人自己都看不到的心灵角落,有时彰显在办公区、网站、出版物等随处可见的地方,并成为影响组织能否持续经营的“深海能源”。至于价值观主导,则伴随企业发展乃至变革的各个阶段。如图2-9。

图2-9 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价值观特征

那么,应该在何时导入价值观?

建立价值观主导,从创业伊始就要种下“种子”,所以企业家基因很重要。企业在上升期是大力倡导推进价值观建设的最好时机。做过企业的人都知道,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很多因素,包括外部不可控因素。在上升期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容易让大家信服,甚至迷恋。但若没有业绩、面临倒闭,任何好的价值观也会变成空洞乏力的口号,员工很难认同和追随价值观的旗帜。价值观要在企业上升期储蓄,以备企业衰退期支取应当建设的重要观点。

此外,企业家还应重塑价值观以适应新的挑战。遇到这些情况:当企业一贯依靠价值观为动力,而环境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之际;当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而环境迅速变化之际;当企业绩效平平或每况愈下之际;当企业确实就要成为一家大型企业集团之际;当企业成长十分迅速之际。当然,企业的兼并与重组,也需要对价值观进行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兼并双方之间的价值观有重要差异之时。企业遇到这些时机,乘势而上强化价值观主导或改造,就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特别说明的是,现在很少能发现一家中小企业或业内有些名气的企业,依靠价值观主导而缺乏制度建设。反之则比较普遍存在。制度和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企业生存,文化建设又落后于制度建设,这是企业当前的常态,也是新一代创业企业家的机会。

(摘自胡耀元著《最好的企业最能经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