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长股的基本特征:
1、 公司业绩以某一比例加速度成长,且不受经济周期及行业景气度影响或影响较小。
2、 股东权益持续增长。
3、 净资产收益率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准。
4、 公司业务具备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且有较为可观的市场占有率。
5、 公司的运营管理团队效率极高。
6、 公司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能力较强。
交易标准成长股的优势:
1、 安全边际高、风险较低、业绩的高成长为股价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2、 稳健度较好、较少出现大空间剧烈波动的情况。
3、 在较长的时间内,股价持续成长的能力较强。
4、 可以节约大量的观盘时间。
5、 从公司层面学到更多的经营之道、管理之道,是能力提升的最好渠道。
交易标准成长股的劣势:
1、 持有时间过长,有些标的持有时间可能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这类股的价格基本仅受公司业绩支撑,交易清淡,股份随业绩的成长而成长,波动率极低,造成大部分投资资金难以满足其持有周期,但成长空间不可想象。
2、 估值通常偏高,股价偏高,高净率通常高于同类个股较多,合理介入的机会较少,由于股份偏高,交易初期很长一段时间,股价均在成本线摆动,心理压力较大。
3、 投资者通常容易在公司高成长性丧失,进入平稳繁荣期的情况下介入,靓丽的业绩表现而成为高成长股的陷阱,此时股价通常处在历史最高位而持续上扬,但累积的风险通常比业绩平庸的个股更大。此时如遭遇重大风险事件或行业利空的打击下,市场业务规模急剧下降,稳定的公司结构、成熟而固化的商业模式反而难以应对这种局面而快速调整对策,管理层通常会认为是成长综合症,意识不到公司的生命周期已布入衰退阶段,市场股价方面也通常表现为极速下跌而估值异常低廉,遭遇此类成长股容易在交易上形成双重陷阱而迷不自知,公司成长性即将线束和高净资产高收益并存,在高位回落的有限空间喜于有机会入场,后续价格持续下跌超出所有人的预期,财务数据与市场估值间的严重背离足以引导大量抄底资金介入,后续在股份回归合理水平的强烈预期持续数年的等待,但公司的情况则是日渐西落,识别这类成长股的陷阱应从公司生命周期角度思考意义更大。
标准成长股的实例
纵观国内外股市,任何时期均有部分标准成长公司存在,也是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现以大众熟悉而知名的企业‘贵州茅台与苹果’进行简单分析解读,以便达到理性思考的学习效果。
贵州茅台
其独特的传统酿造工艺及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造就茅台不可替代的独特品质,历史沉淀过程中孕育出的独特文化造就了品牌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将其定位于国酒,用于官方宴会、外务公关、商务公关造就了誉满内外不可超越的国酒品牌,随着进入商品经济时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商务公关礼仪的普及加之国人独特的饮酒文化,高端饮用普及规格越来越高,独特的品质及品牌文化对其需求越来越大,资源的有限性在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价格一路水涨船高,渐渐脱离普通民众的消费水平。
茅台上市之前传统酿造工艺极为成熟并已完成工业化流水线改造,产能大幅提高,品牌文化基于历史和政治原因也已足够成熟,上市之初经过完善的企业结构改造和规范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上市后已然具备了高成长公司的多种优势。千年之后,国内经济迎来高速发展的十年,官方活动、经济界的商务活动频繁,茅台在产能上、价格上双轮驱动持续高速发展,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当产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时,价格单轮直线上涨(自09 10年始),此时茅台渐渐偏离产品属性,形成了投资及投机的复杂资金泡沫池,其流通领域的某些功能丧失,屯集收藏成为常态。此时,从财务角度考量茅台的高成长性依然保持完好,从公司发展阶段周期考量需求市场的实际消费规模却在极速下滑,市场空间占有率的成长性已经丧失,从企业发展逻辑来看是尽最大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并且产品最大可能的用于消费方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动力,此时的茅台进入了游戏状态之中是极其危险的事。
比较隐蔽的风险在于流通领域的投资及投机行为收缩了实际消费量,破坏了商品生态,累积了大量的泡沫,这种泡沫短期来看利好于行业、公司、及产品,长期来看问题在于引导产业外的大量投资性资金及生产性资金脱离本位而汇聚成隐性泡沫资金池,不断发酵并且误导产业链中各类公司进入疯狂盲目的投入,将泡沫层层放大,最终形成资金泡沫与产业泡沫相互联动,如此循环,经历长年累月的汇聚,泡沫的最后破裂将毁灭整个产业生态。
显性风险在于新一届型政府禁酒令的颁布,导致整个产业急聚收缩,产能、价格双向下滑,并且在近两年的持续反腐过程中,白酒行业特别是高端白酒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之中,比较好的是茅台在资金管理方面做得较好,在严冬中不会出现财务上的太大困局,比较确定的是自10年后茅台的实际成长性已经丧失,禁酒令的颁布将其问题直接暴露,结束了上市以来近10年的调整成长。茅台如能在未来重新争取大众消费市场,借助良好的品质与品牌有机会重新步入高速成长,既便如此,未来面临的困局显然不小,其一:自身放下身段进行战略转型,内部的结构性阻力不小;其二:未来大众市场的消费习惯已发生变化,白酒消费比重会越来越小,年轻一代对白酒的消费明显处于收缩之中。
比较遗憾的是茅台在经历了数十年的调整成长之后,没有机会安享平稳安定的繁荣期而直接进入严冬之路,以至于大部分高位交易的价值投资者在亏损中苦苦守候,这样的坚守依然遥遥无期。下面苹果案例与茅台某些方面极其相似,同时高成长性已结束,未来几年可以欣赏苹果公司处在繁荣期的公司表现和股价表现。
苹果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在大型计算机商业化的应用中快速发展,大型公司、国防、军队、航天等领域快速普及,苹果以创业者的身份后来者居上的方式聚合行业优势特点进行技术整合创新,在图形化处理及图形设计方面表面突出,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微型计算机更加小型化,硬件数据处理能力大幅提升,个人家庭应用开始商业化并得以普及。
同时在政府的协调下,几家大型公司开始放弃操作系统的开发,专注于硬件设备的精细开发,微软公司应用项目强势开始整合统一操作系统领域,在系统与硬件分离的情况下,硬件设备商更加专注于硬件的数据处理速度及稳定性,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操作系统向着更加友好的界面方向发展,并有效的培养了客户的操作习惯,巩固了市场地位,两方面的同步协调高速发展,让美国在计算机产业上快速获取了全球大部分份额。而此阶段,苹果因内部矛盾重重,以致于产品开发与市场潮流的融合开始脱节,被同行巨头远远的甩在身后,市场份额渐渐丢失。
乔布斯的再度回归对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解除了与系统巨头微软的商业纠纷,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开始再度融合主流软硬件技术精髓进行创新,并加大力度对小型创新公司的收购力度,将其创新技术融入苹果文化,公司经过一系列的改革,精致简单易用的产品再度引领行业潮流,在几大巨头的竞争中再度脱颖而出,苹果的再次成功还有一个为大家所不关注的重要因素:同一时期,在技术上和服务上以极致完美著称的并引领技术潮流的行业巨头IBM开始主动退出个人电脑市场,苹果以自身的优势和创新能力迅速的增补了市场的这一空白逆流而上并发扬光大。多种因素的优势结合让苹果再度步入高速成长之路,后续将其技术优势在移动设备上嫁接借助于移动互联市场的成熟成功开启了移动互联的赢利模式,并引领移动互联市场向着多层次领域扩张渗透。移动互联将软硬件与互联网整合是苹果的一大创举,也最终将公司推向全球,并将公司的发展推到顶峰。
回顾苹果的成长历史经过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上世纪70年代创业成长,对主流商用机器的简单化、易用性、低价化改造赢得了草创期的初期繁荣,奠定了市场基础。80年代以IBM为首为个人电脑市场的研发开拓市场开始释放巨大而潜力无限的私人市场,苹果公司的集他人之长而不断创新优势适应了这一市场需求,快速跟进在中小企业及个人电脑市场快速迎战获利成功,迎来了草创后首次高速成长阶段,随后公司内部的权利、利益之争导致乔布斯黯然离场,公司在随后的年分里开始迷失方向,与行业矛盾重重,在市场格局快速变幻中被行业巨头和后来者远远抛在身后,公司曾一度面临严重困局。
第二阶段,乔布斯回归之时,市场状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以IBM为首的几大巨头,在私人电脑市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以微软为首的系统软件商独步江湖改变且垄断了全球电脑消费者的操作习惯,互联网思潮的风起云涌,开始重新构造私人电脑市场生态,加之电脑行业与生俱来的创新精神,很快融入互联网及软件产业构造的开放进取的肥沃土壤,三大产业的融合,引发了生活、社交、传播方式的巨变,由此孕育了一大批服务于智能生活的创新企业,移动互联的思考模式成形,打破了空间界限形态。苹果在此期间加大自身改造,主动解除同业商业矛盾,以创新的精神全面融合优势技术精髓巩固江湖地位,将公司引入正轨并快速成长,同时对互联网生态的充分理解和前瞻性,牢牢把握移动互联的内涵文化开创性的将通讯、社交、娱乐、生活、传播通过硬件、软件、网络全面融合,首次成功引领移动互联潮流,真正开启了移动互联的产业生态,公司股价也在这期间持续高速成长,到13年中股价曾一度攻破700大关创出新高。苹果的成功带动了一大批带有浓烈互联网基因的创新公司高速成长,移动互联市场全面激活。
私人电脑市场历来具备全球寡头征战的特权,移动互联在这一特性上表现的有过之而无不及,苹果在移动智能设备的市场征战中开创性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将公司的成长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四代产品的发售将市场份额推到顶峰,同时也开启了移动互联市场的巨大空间,在其高速发展过程中引几大传统移动商务商的快速转型、模仿、创新、融合跟进,形成几大巨头分食这一巨大市场。同时,一大批具备深厚互联网基因的创新性小公司高速成长,更有甚者部分优秀的企业已经在市场份额上与几大巨大形成挑战,至此期间,苹果公司在这一领域的高成长已逐步丧失。
苹果在未来不断创新过程中能够维持现有市场份额实属不易,部分高端用户已经对苹果的推新进度与创新能力的背离感到疲惫和厌倦,部分创新能力超强的后来者已经具备一定的威胁性。电子科技的特性强调创新,产品生命周期较短,对于公司来说创新并非永无止境,这也是IBM近百年来不断放弃、不断尝试新领域的探索并不断获得重生并超越的道理,苹果的二次高速成长很大程度上具有明显个人英雄色彩,同时也是极具创新能力迎合市场潮流的结果。未来的年份里具备移动互联思维和基因的新生代公司会顺着开放的市场道路全面创新和颠覆现存格局,并深入社会的积领域,毕竟互联网市场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培育,市场土壤已足够肥沃。以苹果为代表的几大巨头将面临现有产品份额的收缩和多领域市场的进取开拓方可维持比较长期的繁荣,这也是市场生态的必然选择,从投资角度来看,成长性丧失而仅能维持繁荣的标的莫过于最危险的投资选择。
上述两个案例从国内市场和全球市场加以对比阐述,从传统行业与科技行业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成长特性和生命周期对于投资来说具备很好的借鉴意义,国内市场并不缺乏成长性公司存在的土壤,价值投资在中国完全行的通,像茅台一样优秀的企业还有一大批,像万科、俆工、三一等都曾经历了超过10年的高成长期,还有一批依然处在高速成长过程中。未来,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会涌现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上市企业,其财务贡献能力更强,公司运营各方面更加规范,这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苹果公司的案例比较完善的展现了公司的成长特性和生命周期,在此列举苹果的意义在于公司在移动互联思维的开拓也激活了国内市场前景,催生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正在快速成长之中,对未来的投资打开了一扇思考之门,同时苹果产品的产业链与国内诸多公司关联紧密,在公司达到顶峰步入繁荣阶段后,相关业务公司的投资机会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案例的学习过程中亦能提供一定的实战思考。
标准成长股的投资要领:
1、 从行业环境角度和公司内生角度综合判断其成长特性,是否具备持续高成长的条件。
2、 持续高成长阶段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小,公司内生能力容易形成稳定的发展趋势,且时间维持较长,在此期间持股时间应足够长,直到成长性丧失。
3、 解除投资一定要在高成长性丧失之前,通常高成长丧失之时,股价达到顶峰,公司的社会影响力也达到顶峰,后续的繁荣期公司的各方面表现依然稳定,但此时经不起外在因素的打击,相反,利好因素也不会令公司表现的更好或者恢复成长特性,此时也是危险性最大的时期。成长性丧失之时,也时公司利润最丰厚之时,市场最疯狂之时便是安全撤离之时。
高成长结束后大幅回调或繁荣期的大幅震荡,且不可视为投资介入的良机,虽然价格对于数据显得过于便宜,依然属于陷阱,原因在于:一家公司在经历长时期的高速成长之时,管理层的成功经验已深入人心并将固化自身的调节能力,在光环之下,对自身进行革命是难以做到的,之前成功依靠的一套稳定成熟的机制遭遇考验而彻底转型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下节内容--准成长股
交流可添加 拉格朗牛股工作室 微信号 r918786-l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