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石川:美国盟友为何在马航遭击事件中暗渡陈仓


倘若说,荷兰市长扬言驱赶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女儿离境,又道歉是一个插曲。对中国而言,在笔者看来,并没有舆论事先引导的问题。此就像法国不顾其盟友的反对,坚持向俄国出售军舰那样,环球时报21日的社论称,“西方舆论‘提前审判’俄罗斯并非基于已有证据和事情的基本逻辑。因为从动机上说,击落马航客机对俄罗斯没有一点好处,只会严重挤压它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政治及道德空间。它对乌反叛武装也没任何政治好处。俄罗斯在第一时间陷入被动,这再次让人看到西方舆论为政治利益服务的高涨热情和能力”,不无道理。
 
新华社也认为,西方反“轻率”。文章说,考虑到其长期在乌克兰东部危机上的立场以及对今年3月俄罗斯拿走克里米亚的态度,(西方)一边倒的指责并不令人惊奇。
 
不仅官方媒体这样认为,网民反应也十分强烈。观察网络舆情,微博用户反应最为活跃。如网友“Xiaoyuan_Rae”就质疑,“分裂势力击落一万米高空客机?!他们的军事跨越也太大了吧!乌克兰,你就承认是乌国军方所为,把人家客机当俄罗斯战机打了不敢承认?”另一位网友“ 夜幕下的孤独歌者”也分析道,“估计是乌军方发射的。美国的反导系统可以准确定位导弹位置。如果是民间武装或俄罗斯,美国早公布了。”而更多的网友在猜测谁是罪魁祸首时,干脆认为就是美国人干的。
 
这还不算,据昨日的媒体报道,乌克兰总理亚采纽克辞职了。他的辞职激发网民的猜测。从时间点上看,亚采纽克辞职刚好与总部位于范堡罗的英国航空事故调查局实验室专家承诺破解在乌克兰上空坠毁的马航客机上的第二个“黑匣子”相吻合。二者都在2014年的7月24日。据称,第二个“黑匣子”含有机组人员同地面调度员的通话记录。
 
观察者认为,通话记录可以证实或者推翻马航客机坠毁主要可能原因中的一个。它就是:马航可能是被飞机发射的导弹击中的。这里指的是乌克兰空军的苏-25攻击机。根据俄方提供的监控资料证明,就在空难发生前距离马航客机3-5公里处出现一架乌克兰战机。而且马航客机此时偏离既定航线14公里,偏向苏-25。第二个“黑匣子”应能对偏离航线的原因给出解释。报道这一情形的媒体认为,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对此,于2002-2007担任俄空军司令的米哈伊洛夫大将告诉媒体,不排除马航客机是被乌克兰苏-25攻击机击落的可能。这是在位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飞行控制中心的配合下发生的。该俄国大将称,“所有这一切看上去很耻辱”。苏-25是不能太明显靠近国际航线的,所以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飞行控制中心命令马航客机偏离航线,飞向苏-25。
 
另一个问题,马航客机当时的飞行时速是900公里,而苏-25在1万米高空无法到达这个速度。但当向它飞行时,它只要把机头对准目标,就可用P-60导弹弹头击中目标。发射导弹的最佳距离为3-5公里,据俄方监控资料证实:这恰好是当时马航客机与苏-25之间的距离。俄罗斯国防部已经公布了这些资料并已转交给了欧盟专家。上述这位俄国大将认为,乌方本指望马航客机坠毁在俄境内。美国人知道这一点,但它却对此保持了缄默。正是由于美国人不公布任何来自本国卫星的数据。
 
根据此,俄科学院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副所长佐洛塔廖夫才认为,西方之前之所以先声压人,目的就是要栽赃俄罗斯。根据佐洛塔廖夫描述,提供假证据,是美国以前频繁使用的外交手段之一。例如美国人入侵伊拉克就是找了一个这样的借口。他们过去说谎,将来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也仍会说谎。而这次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诬陷俄罗斯。
 
而观察之前的媒体报道,由亲美的西方媒体集中的宣称,是乌克兰闹独立的一方阻止国际专家前往事发地点。但后来却发现,空难后几天阻止国际专家的不是乌克兰所谓叛军,而是基辅当局。基辅的说法是,这是为了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对此,俄空军防空部队前司令、预备役中将马斯洛夫称,乌方隐瞒本国调度员同马航客机机组人员以及本国防空系统战斗编组之间的通话记录。乌方军人肯定掌握所有这些情报,因为该系统从苏联时期开始就再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一直像钟表一样绝对准确运作。如果欧美愿意对马航客机空难进行独立而透明的调查,那么就应当要求乌克兰立即公布这些谈话记录。
 
话是这样说,但是由美国主导的西方会不会在美国主导下继续对俄罗斯进行刁难呢!从目前来看,固然美国的铁杆盟友在口上与美国一唱一合,但实际行动上却并任由美国摆布。或者他们借助中国的古话“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来戏耍美国。首先是这些国家在能源需求上离不开俄罗斯。其间,除了法国公开表示向俄罗斯出售军舰之外,上个月,一个由奥地利、法国、意大利和德国企业组成的财团还与俄国有天然气工业公司签定一项协议。该协议规定,俄罗斯将会铺设南溪管道,为欧洲中西部带来更多的天然气。
 
若往更深的层次看,包括加拿大,即使美国自身,也在对俄罗斯制裁上,犹豫不决。原本美国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核心,是可以对俄罗斯更多企业进行严厉制裁,并限制它们开展商业活动的能力的。但美国却在这方面犹豫不决。仅仅是对俄罗斯一些无关紧要的个人采取了不痛不痒的所谓制裁。加拿大也不例外,其政府更是雷声大雨点小,仅对乌克兰运送了一小部份援助,以及派遣了一些军事人员去东欧安抚其北约盟友。除此之外,加拿大并没有游说其欧洲盟国对克里姆林宫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上述事实表明,即使美国及西方盟友,也对马航在乌克兰到底被谁击落的,心里没底。或者他们根本就知道,这架飞机被击落充满了蹊跷。或者他们担心事件一旦公开,背上马航飞机是被乌克兰政府军击落,反而自讨耳光的丑闻,也说不准。(文/梁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