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只有桃花源里才可耕田(六)!


现代中国只有桃花源里才可耕田!

-----在城镇化成主流社会的生态养殖文化故事!

(六)

汪华斌

我们走出了生态公园山顶的电视大厅,来到门外就是山顶公路;因为这公路刚好在正山顶,所以公路将这山自然分成了两半。自然我们上山的这一半是养殖场与门面,而山的另一面则全部是树木与花草。没有什么名贵的花草,全部是当地人自己移栽成片的花草;正因为如此,所以这里的花草虽然朴实,但成片却也成为了一道风景。出门顺着公路往左看,就是这山向西延伸并不断升高的部分;这里两边都是公园,并同时还有一些圈养的动物园。再往西就是几座高山,原来这几座高山在这里汇合成一座向东延伸并下降的山;所以在这汇合处见到几条公路分别向高山深处伸展,原来这里面就是真正的养殖场。因为我们吃中午饭的时间到了,所以我们只好步行向东而行。

上次只是见到这山顶每家都有门面,而这次领略了这门面的风景;因为这山顶门面全部一字排开在我们东行的左侧,所以这也成为了山顶的一道风景。每家门面只有一排如同食堂那样的固定餐桌(椅)十个,因而这餐桌竟然也如同一道风景。我们沿路见到有少数游客在这里就餐,好像全部是以烧烤为主的就餐。我们因为要到鱼馆吃饭,所以没有仔细观赏这些游客在吃些什么。

等我们走到鱼馆时才发现这里差不多已经到山下了,因为山顶离山下门面最多也就是六十多米的高度。于是我提议从这鱼馆的养殖场里面穿过,因为我想看看鱼馆养殖场里面究竟能养一些什么鱼。这样我们就来到了鱼馆山顶门面的后门,才发现竟然鱼馆也有烤鱼;除了一些鱼片外,基本上都是10厘米左右的小鱼;而且品种还不少。正因为如此,所以这山顶门面竟然也是各具特色;正如有的游客所说,想把这里所有的东西全部吃一遍;估计最少需要在这里住上半个月。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到这里来游玩的竟然以回头客为主;这大概就是这里的管理者领悟到市场吸引力真谛的原因吧。

我们没有品尝烤鱼,因为这里的负责人还在鱼馆等着我们吃饭;所以我们匆匆从鱼馆的山顶门面后门进来,目的就是直接来到鱼馆。进来后才知道,这鱼养殖场的两边围墙都建了玻璃鱼池;每个鱼池的深度大概不到1米高,全部是梯级形式建立;所以上面的水能够一直流到下面鱼门面这里的厨房。我看了一下,这里面鱼的种类还真的不少;随行人员告诉我说这鱼馆就叫百鱼馆,所以这里的淡水鱼种类超过百种。我没有细数,但从上到下这两排鱼池的确有几十个;所以上百种鱼在这里也正常。

我们来到这鱼馆的包房里,这生态园的负责人早就在包房里等待我们了;我惊讶这当初的设计与建设,这负责人指了指召集我们来的博士生导师;说是得到很多老师的帮助才有此高起点的设计与建设。他问我知道鱼有多少吃法吗?我说鱼应该是没有吃法的,因为除了鱼元就是炸鱼和烧鱼;好像没有多少吸引人的吃法。他竟然说在这里任何一种鱼都能有几十种吃法,这就是虽然这里号称百鱼苑但却吃法更多;因为吃法创新才是吸引人的招牌。我拿过招牌菜单,发现这里面竟然光全鱼宴就有几套;也就是说你如果是来吃全鱼宴的话,同样也是一餐吃不完;因为这里有几套全鱼宴供你选择,你能说你甘心不来吃其它全鱼宴吗?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不仅能吃到新鲜的鱼饭,竟然还有鱼粥;而且还是养生的鱼粥,你能说在这里吃饭不是一种快乐吗?

我佩服这里的创意,实在是建立在超前的设计之上;试想当年这里创业之时,它能有效益吗?为什么这里能坚持下来了呢?大概是看出了我们的惊讶,于是这负责人就说了当年创业的经历;他说当年只是要求这些门面为实验餐厅,也就是说实验自己养殖物的不同吃法;从而效益主要还是来自对外销售养殖产品,因为当年这里根本没有形成品牌旅游点;所以门面效益根本没有。但正因为这样坚持,所以才开创出了今天的名吃品牌。而当地人因为有养殖产品的效益保证,所以把这实验品当成是自己家吃的成本。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创建这品牌,所以才形成了今天的品牌。

我们今天在这百鱼苑同样也只吃了一种全鱼宴,而老板竟然准备了几个特色鱼的成品包装给我们;说是回家自己同样只要简单加热就行了,因为这些特色鱼实际就是这百鱼苑的名吃中的经典。在吃与聊的轻松中,我们竟然很快就吃完了中午;于是这负责人问我们下午如何安排,我说想看看他这里的古老建筑;谁知他说他这里并不是古老建筑,而是凭借老人的回忆而恢复自己祖辈的建筑群而已。但正因为如此特色,所以现在竟然也成为了一个景点。我说我们下午就去看看吧,因为我也有我祖辈们连成一片房子的印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