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产业园区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珠江三角洲“四小虎”,它传承了新加坡、中国台湾的创业园、科技园理念,也融入了香港、澳门的工业区经营思路,而且很多工业园也是新加坡、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的产业转移、延伸,这是制造业、智造业、服务业逐步走向竞合优势的必然结果。
近十几年来,关于科技园区它到底是在“推动区域经济”、“造新城(卫星城)”、“智慧城市”等等说法也见诸媒体。这次光明网记者到了长春北湖科技园采访了一天时间,这个仅仅不到二年时间就即将全面入住高新企业的科技园,觉得它除了很有“京味”之外,更有欧美大学园区风格,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特色很接近。由于这是一个距离长春市近20公里的卫星城市设计,它类似于苏州高新科技园区,而从科技、教育、城市发展(生活、服务网络)到产业推动的角度,吉林长春北湖科技园作为长春市高新北区的第一个拓展项目,从采访获得的信息分析,它具有一些特色:
首先,这是一个具有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文化创意特色的科技园区,从它的管理团队办事风格,到园区拥有CBD设计,到它的员工工作状态,走进长春北湖科技园,有如走进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类似;
其次,听了长春北湖科技园团队介绍他们这二年来的拓荒故事,特别是如何从用人、管理制度设计、商业服务融入到符合当地环境中去的一系列配套,这其实就是一种服务创新;
最后,北科建集团在长春创办了北湖科技园,是给当地创业者、产业化当服务商角色,当地政府也提供了政策、资源、人才支持,促进了产业经济集约化发展,这是一种首都文化与东北文化的成功融合。
如果要给这次走长春采访长春北湖科技园做个总结的话,可以概括为:北科建集团用文化理念推动产业经济集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