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与转型大考


       最近,官场震动不小。随着苏荣、徐才厚等一个个副国级的大老虎被揪出,“反腐无禁区”着实让公众体味了一番。公众兴奋之余也对反腐的期待在升级。
      腐败,公众痛恨至极。直观的感受是,诚实做人、努力工作、贡献大的,却不如溜须拍马、极尽钻营之能事的,跑、要、送、买,成为职场升迁的“潜规则”,一股邪气、歪风,搞乱职场、搞乱社会。此风不刹,社会正气被压,结果就是社会腐烂,并成为动荡之源。党中央痛下决心,不设禁区,无论涉及谁,无论职务、地位多高,只要证据确凿,就严惩不贷,正是充分认识到腐败对社会肌体的腐蚀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形势十分严峻。腐败不反,任由泛滥成灾,作为执政党将无法给民众交代,最终也危及自己执政地位的稳固。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以前所未有的雷霆之势向腐败发起攻击。对于已经公布的大案要案,个个都是触目惊心,其间到处都活跃着亲属参与腐败交易的影子,使得腐败呈现家族式、集团式腐败的特征。这些都是权力缺乏制约, 是“我的地盘我说了算”的诸侯心态在作祟,目无党纪国法,只有权力骄横恣肆,为所欲为。这种恶劣的行径,使得正气不张,邪气满盈,久而久之,带给社会的必然是灾难。
      在灾难来临之前,必须痛下杀手,刮骨疗毒,方能挽救危局。否则,自己打下的江山就会在自己手上葬送。这不是危言耸听。7月7日,党中央隆重纪念抗战爆发77周年,就有强烈的警示意味。习总书记开宗明义,举行纪念仪式目的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要知道,77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抵抗日寇侵略、驱逐日寇出中国。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侵略,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心,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从那时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77年后,可以告慰先烈的是,我们捍卫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国家繁荣,经济发展,并以不可阻挡之势继续向前。我们不能容忍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不能容忍日本右翼势力挑动新的侵略图谋,必须始终绷紧这根弦。震慑的力量来自发展,来自强大的软硬实力,来自民族的团结,来自自身的警醒和谦卑。我们不能被自己打败。
      发展了,不能盲目自大;发展了,斗志不能丧失。腐败是消磨意志的毒药。为数不少的干部,甚至是党的高级干部,对反腐败的深入开展有不同看法,他们担心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大家都在观望,消极应付,无心抓经济、抓发展。这种担心,有一定的现实依据,老百姓也有反映,现在有的干部是“礼不敢收,但事也不办;不通融,不灵活,不急群众所急”。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既得利益集团和腐败分子企图影响舆论,让中央改变决心。殊不知,腐败不是一日形成的,人的思想也不是一天变化的,通常是从小贪变大贪,胆子越来越大,最后防线完全崩溃后成为十恶不赦的大老虎的。放松对腐败的查处,就是放虎归山、养虎遗患,使得腐败链条上的小老虎、小苍蝇继续坐大,危害日甚。而坚持高压态势,让小苍蝇、小老虎悬崖勒马,形成不敢贪的氛围,风清气正,方能赢得群众信任和衷心拥护,这是执政稳固的基石。哪个大,哪个小?算清了账就会坚定前行,义无反顾。这样会赢得人心,也是执政党面临的大转型。
      时间久了,不免出现懈怠之心;坐久了,不免生褥疮。这是规律。但是,有病治病,没病预防保健,是确保肌体健康的常识。正如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子也要检讨、需要转型一样。陈道富就提出阶段转换是中国当前经济最重要特征,正经历着从工业化高速增长向后工业化中速增长的过渡阶段,需要渡过“中等收入陷阱”。在这个过程中,需求结构、增长的动力和保障机制,以及宏观管理体制,都需要发生整体的变革,都存在徘徊纠结过程,但又是必须经历的成长痛苦。原磊也提出当前中国工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有序推动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实现“新型驱动增长”,已成为中国经济稳中求进、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马晓河明确提出存在中国模式,并认为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应该充分肯定,但也有缺点,需要不断创新,其内容不仅包括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还包括社会转型、政治转型等方面。尤其是,要如于宏伟所说,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当坚定法治信仰,带头遵守宪法法律,带动全民守法,逐渐形成全社会对法律的信仰。这样腐败就不会猖獗。
      转型是大势所趋,谁也无法阻挡;不变就会失去机会,甚至不再有机会。这不是玩笑,是现实,是一道考题,必须答好。 
                                    (文/杨良敏 刊于《中国发展观察》2014年第7期编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