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生活”弹指一挥间“


 

通信生活“弹指一挥间”

  从诺基亚、摩托罗拉到苹果、三星,从2兆、4兆到普遍的8兆、10兆网速,从“天南地北天各一方”到“地球村”……过去10年,更快的网速、更低的资费、更多的应用、更便宜的硬件……人们只要动动手指,便能在方寸屏幕之间感受美好生活。

  手机的尺寸多大为宜?

  10年前,思考这个问题的消费者或许会被视为“有毛病”。那时的手机市场是清一色的功能机,由于移动互联网还不发达,卓越的通信功能是人们的首选。现在,这个问题变得棘手了:如果手机屏幕太大,势必影响接打电话的体验;而如果太小,上网体验又势必大打折扣。

  【背后的产业变化】基础通信功能遭遇应用挑战

  10年前,由于网络、内核、屏幕等技术发展不成熟,人们对手机应用的概念多停留在俄罗斯方块、贪吃蛇、闹钟等简单软件上。

  如今,随着网络、制造工艺等方面技术的突飞猛进,手机活生生地变成了“电脑”。一大批基于手机系统的应用不仅部分覆盖了手机的原有通信功能,还使手机变得更加万能——上网、购物、办公、娱乐,几乎无所不能。数据显示,目前谷歌商店、微软Windows Phone商店、苹果商店的应用总量超过250万款。这些应用得以良好运行需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手机屏幕足够大、显示足够清晰。

  点评: 这个问题或许在未来10年还会持续。不过目前微信、易信、来往等以流量为基础的即时通信软件,已经为覆盖手机原有通信功能做出了重要探索。

  网上“冲浪”更畅快

  “什么破网速,开个网页这么慢,卡死我了。”10年前,有不少用户曾这样吐槽电信运营商。那时,我国的移动网络处于2G时代,固网网速多为2兆或4兆。

  “爽,真爽,太畅快了,这款游戏太劲爆了。”10年后,常有用户这样称赞目前的网速。随着中国大面积实行“光进铜退”,如今不少地区的普遍固网网速达到了8兆、10兆,甚至更高。随着3G网络的全面普及和4G网络的大面积覆盖,使用手机实时看视频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

  【背后的产业变化】用户“站队”运营商更明显

  10年前,那时处于2G时代,网络制式只有两种——移动、联通的GSM,联通、电信的CDMA。当时,凭借良好的市场推广,移动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霸主,国内市场份额远远高于电信、联通。

  2009年,随着中国进入3G时代,三大运营商的3G网络变得更加泾渭分明,互不兼容。

  10年后,虽然中国已经迈入了4G时代,但用户入网即“选队站”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扭转。在3G时代,中国的手机用户几乎达到饱和,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12亿,几乎达到人手一部。这些用户多把手机号码与银行卡、网站绑定,加上运营商间的携号转网障碍和网络不兼容,导致他们在4G时代更不敢轻易更换门庭。

  点评: 网速虽然提高了,但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了。接下来,或许他们要拼价格了。

  从话费、短信消费到购买流量和服务

  “亲爱的,你知道我有多么爱你吗……”10年前,含情默默的异地情侣在向对方互表情愫时往往通过电话一聊便是一个多小时。那时,异地人们普遍拥有一大渴望:每分钟的电话费最好能再低点。

  10年后,电话沟通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如今,一些异地情侣和朋友,多通过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工具保持相互关注。并且,通过这些应用平台,通过网上支付还能异地为对方订购服务,如买衣服、送鞋、订餐等。

  【背后的产业变化】移动互联网生活大幕全面开启

  目前,我国的手机网民数量已经超过固网网民。通过固网,人们可以方便地完成相关生活、生产活动,而随着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提速,移动互联网基本上覆盖了固网的相关功能。并且,由于移动互联网基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便携终端,可以更加方便地满足用户购买服务。这些服务包括手机游戏、移动电商、移动广告、手机安全、手机阅读、手机音乐、手机视频、移动教育等。

  正是看到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潜力,腾讯不遗余力地力推微信,阿里巴巴高价购入了高德地图。数据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潜力无限,产值高达上千亿元。

  点评: 未来的互联网将以无线接入为主,有线互联网将只是互联网的一部分。目前,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盛宴已经开启,未来人们只需要动动手指便能买到他们想要的服务。

  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空前挑战

  这句话放在10年前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不过在10年后的今天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之前人们使用的功能机除了存储的电话、短信信息有用外,其他信息对用户多无关痛痒。

  而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人们通过手机注册的支付账号、浏览的网站痕迹、上传至云空间的通讯簿,都有可能在手机遗失或网络攻击下泄露。

  【背后的产业变化】“安全”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

  蝗虫木马冒充机主短信疯狂肆虐、手机病毒“xx神奇”肆虐全国,近期国内接二连三暴发的手机病毒攻击让人防不胜防。对付这些攻击,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进行软件防护。基于此,360、金山、瑞星等软件安全厂商应运而生,这些厂商推出的安全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用户的信息安全。

  不过,随着国际网络安全形势的严峻,我国的安全产业不单单需要软件防护,更得从硬件和核心技术上下功夫,打造闭环的安全产业链。目前,包括中兴、联想、华为等多家企业都加强了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如中兴近几年不仅专利申请量一直保持在全球较高水平,还加强了硬件的安全研发力度;同州电子、阿里巴巴等企业研发了自主的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有业内人士指出,因为打造软硬结合的安全产业生态的需要,未来的安全产业具有极大的开拓空间。

  点评: 移动互联网能有效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为形成相应商业模式提供基础,不过在这之前,它必须保障使用安全。

  从普遍使用诺基亚到苹果、三星

  10年前,站在街头用诺基亚手机打电话绝对是一件很“洋气”的事情。那时拥有优良软硬件性能的诺基亚,是用户心中当仁不让的“白富美”。如今,苹果、三星接过了诺基亚的衣钵,成为了用户的新宠。

  相比已经没落了的诺基亚,以新面孔出现的苹果、三星无需键盘,仅需手指触控便能完成操作,极大地节省了机身空间,使得更大的屏幕得以呈现在用户面前,提升了使用体验。

  【背后的产业变化】功能机落幕智能机兴盛

  回到10年前,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还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凭借精湛的硬件工艺、优良的通话质量,功能机成为了那个年代当之无愧的霸主。

  如今,功能更强大的智能机让功能机成为了历史。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除了基础通信功能,用户更希望随身携带的手机成为一站式需求解决平台。正因为抓住了用户的这个需求,苹果、三星完成了“超车”。据悉,目前主流的手机厂商基本都已停止生产功能机。

  点评: 智能机替代功能机,不过“谁”又将替代智能机呢?答案或许在下一个苹果、三星那里。

  “我时代”开启

  美食、美景、美女……10年前,当人们看见这些时常常用手机对其进行记录(拍摄或拍照)。今天,人们再次见到这些不仅可以即时记录,还可以上传、分享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购物、看新闻……10年前,当人们做出这些举动时,他们大多只能被动地接受服务。今天,随着服务的社交化,人们在被动地享受服务时,也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背后的产业变化】无服务不社交

  目前,购物、游戏、办公等几乎所有网络服务都带有社交属性。当你对在淘宝上购买的产品不满意时,不仅可以给差评,还可以申请退货;当对某网站不满时,如果对方没有“互动”,你可以另辟蹊径,通过贴吧、论坛等方式予以揭发和反击。

  由于手机等智能终端的便携性,通过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轻而易举地参与时下热门、时尚问题的讨论。他们在选择服务时,不仅拥有广阔的选择权,还能拥有因选择错误而后悔的“话语权”。

  通过社交网络,任何人均可随时随地平等获得需要的信息;能够听到来自世界上任何角落的声音,同时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某个角落。

  点评: 在“我时代”,社交网络让世界变得扁平,信息传播减少了时间成本,人际沟通克服了空间上的距离,使得人人都有了一个麦克风:拥有发声的空间和权利。(吴君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