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新建商品房环比下调城市达到了64个,二手房环比下调城市达到了65个。不管是新建商品房还是二手房,环比下降的城市个数都是历史最多,在2011年上一轮市场调整中,房价下调城市最多仅52个。
70城房价月月公报,已近10年。从70城房价中能读到怎样的楼市信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窥出了楼市拐点的意味,有人幻想房价狂跌到自己希望的水平,有人希望数据不要一直往下走,有人对此漠不关心...
本月,舆论场对7月份的数据有了新的发现。今年7月房价环比跌幅不仅创下了2008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同时也创下了近十年的最大。更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北上广深的新房、二手房首次出现全面下跌。一众门户网站,甚至出现了唬人眼球的标题党,给楼市的不景气再添了一股寒意。
今年以来,二三线城市楼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窘境。楼市依赖症在今年最持久的调结构压力测试下,变得焦虑不安。在一番试探之后,40多个限购城市有30多个开始松绑,甚至采取减免税费来刺激当地楼市,缓解地方发展、财政、债务压力。
二三线城市的救市之策,不会产生多少刺激效应。何况,伴随着中央启动的覆盖全国的土地财政审计,以及在银行系统的结构性调整,强化地方债务的主体责任等,惯性的楼市刺激政策已经不可持续。
可以说,二三线城市的楼价下调,中央不会出台新一轮的宏调举措予以干预,对于各地松绑限购的做法目前还在“观其行”。但决策层的主调是市场调节,让各地在严酷的市场考验倒逼下实现地方治理、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一线城市作为中国的楼市的“风向标”,在二三线城市为松绑楼市躁动不安时,其表现尚是笃定的。内中原因,虽然一线城市房价高企,但容量大、人气旺,因而楼市基础要比二三线城市稳得多。
7月份一线城市房价环比下降,的确释放了某种信号:楼市不景气似从二三线城市传导至一线城市;一线城市也撑不住了?
相比取消限购,松动限贷更具实质性的救市意义。7月份的楼市数据,才会激发舆论场连番的联想,慨叹中国楼市真的进入了秋天。但是,从京沪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传来的官方信息看,他们并无取消限购政策的打算。这和二三线城市的就是逻辑表现出差异性。但是,从一线城市的楼市现实看,虽然限购政策没有松动,但各地开始在限贷上有所动作。譬如,上海农行宣布8月起下调房贷利率,首套房贷200万以上可以享受基准利率9.5折优惠。深圳除农行的首套房贷利率仍然在基准利率上浮5%外,中行、工行、建行、交行的首套房贷利率均从原来的基准利率1.05倍回归到基准利率,二套房贷利率则在基准利率上浮10%。广州出现一家银行首套房、二套房利率上浮率下调。北京再现“打七折利率”购房优惠。
但楼市不是抒情诗,不能按照诗歌的修辞来:一线城市楼价普降,楼市进入寒秋严冬还会远吗?楼市自有其规律---无论一线还是二三线城市,房价都非正常的市场体现,而是混搭了土地财政推升、资本利润累加、投机泡沫刺激乃至权力寻租的非理性赘生因素。在调结构的宏观政策的倒逼下,市场力量的去杠杆和挤泡沫,是导致各地楼市现状的主因。因为一线城市楼市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所以要比二三线城市楼价降得要晚。
值得一提的是,70城房价呈现出来的价格趋势降低,是环比下降,还有65城房价处于同比上涨。这一趋势,更显调结构节奏下压力测试所致的挤压楼市泡沫效果,属于市场调整下的常态化,具有可控性。甚至可以说,中国楼市房价还有更多的下探空间。
所以,中国楼市还在去杠杆化的节奏中,主导这一节奏的是市场力量。顺应市场,处变不惊,才是各城市应对楼市的新常态。无论哪种救市(取消限购或限贷),都是局促于地方利益的围城,未能摆脱房地产主导发展的惯性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