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2014年1-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5648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6%,降幅比2014年1-6月份扩大1.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9.4%,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4.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7.4%。更进一步,商品房销售额36315亿元,下降8.2%,降幅比2014年1-6月份扩大1.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10.5%至2.99万亿元,办公楼销售额下降14.0%,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8.6%。
这意味着,住宅地产在下行,房地产市场在回归理性。
我们看到,2014年8月22日,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表示,目前已经有八成的限购城市放开了房地产限购政策,北上广深等少数城市成为仅存的几个依然在限购的城市。
2014年8月16日,哈尔滨加入到解除限购的城市大军中。
2014年8月11日,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名为《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将从政府回购普通商品房用作保障房源、异地购房者可申请公积金贷款以及住宅产业化建设项目资本金监管减半等五方面促进湖南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可惜的是,湖南长沙楼市限购松绑后来访量激增,但成交无明显变化。
此前,房产松绑乃至限购解除的消息如下:
海南省海口市自2014年6月1日起,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购买单套建筑面积在120平方米(含)以上的新建商品住房(含产权式酒店),可在所购住房所在地申请登记本人、配偶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父母和符合计划生育的未婚子女的户口,申请登记户口人数总计不能超过5人。
2014年6月8日,沈阳取消限购,但是不宣传,半公开。
2014年6月20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正式宣布取消商品房限购,从而成为正式发文确认取消限购的国内第一个城市。
2014年7月10日,山东济南市被曝全面放开限购政策,购房不再需要开限购证。
2014年8月1日,安徽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网站发出公告,自2014年8月2日起,购房人在合肥市范围内购买住房(商品住房、二手住房)时,无须提供居民家庭住房信息查询证明。
2014年8月初,河北省石家庄的限购悄然放开,对政策进行了放宽。
佛山成为广东省首个正式松绑限购的城市。2014年8月6日下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建设局召集开发商参加销售会议,宣布自2014年8月7日起佛山松绑限购,主要内容分三个方面:包括佛山市本地身份证可购买两套房产,不针对家庭,未成年子女亦可购买;外地身份证可购买一套房产,不需要社保及完税证明;驻佛山部队军人凭二代身份证(已安置到佛山的离退休军人)视为本地户籍。虽然佛山的限购放开,但限价仍将继续执行,而且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口头通知提出,如有楼盘售价呈异动,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可实行一楼一策进行调控。
2014年8月5日,山西省太原市房管局公示了《关于调整我市住房限购政策促进省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这意味着太原市正式取消限购。
2014年8月8日,福建省公布“闽八条”——《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救楼市,意见共八条,从首套房认定、购房落户、公积金贷款、二手房买卖、限购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其中最重磅消息无疑是厦门可调整放开住房限购措施。
2014年8月9日,河南省郑州市持续长达3年多的限购终于取消。
2014年8月11日下午,云南昆明市宣布从当日起放开商品房限购,实行3年多的限购政策取消。从2014年8月11日起,当地居民购买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的,在办理签约、网签以及房屋权属登记时,不再要求提供居民家庭住房情况查询证明。同时,鼓励长期到昆明市务工的外来人员购买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在办理签约、网签以及权属登记时,不要求提供一定年限的纳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35个城市在限购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松动,占所有46个限购城市比例超过76%。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已经有10多个城市取消了限购。
近阶段,全国许多城市发现限购松绑至限购限贷齐松绑后购房者也不买账,有业内人士结合全国形势出高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以放宽户口准入为主要内容的户籍政策改革,或成为楼市需求扩容的突破口,这样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城市新移民,从而抢占人口红利。南方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率先通过实施户籍新政,放宽落户政策,吸引大部分的移民落户,从而解决当地住房供大于求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杭州、宁波、无锡、常州、郑州、沈阳等共16个城市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政策微调。
实践证明,很多地方楼市松绑或者解除限购后,成交量总体仍然在下行,中国住宅房地产业最糟糕的日子还在后头。
这意味着市场在对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可以说,这是住宅地产供大于求的结果。
中国经济模式正在从投资拉动型增长向消费驱动型增长转变,中国楼市合理回归正确反映了这种转变。更进一步,在2014年下半年和未来一段时间,海南、云南和贵州这些重点靠旅游产业的省份的经济发展,需要产业地产这个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作为支撑;中国经济仍然在转型中艰难前行,但中国经济的转型成功和转型后发展迫切需要中国建立起多层次的健康的资本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