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云南(3):很坎村


回到云南(3):很坎村

2014年8月2日。

当天晚上决定到很坎村吃鱼。据说,南盘江的鱼肥美而鲜嫩,具有一般河湖鱼类所没有的特别味道。我们的车子停在江右岸,租铁皮船过的江。

以前,很坎村与我们村属于一个公社一个生产大队。若论直线距离,从很坎村到我老家也就是十多公里的样子。翻过很坎村后面的高山,对面的山梁上,就是我们村了。

说起很坎,我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南盘江江边一带属于物产丰富的地区,生产各种热带水果,还有其他资源。我们小时候,筹备过年的活动之一,就是到江边驮甘蔗。十多岁的时候,我就跟着聋子叔叔到江边来驮甘蔗了。聋子叔叔在江边有很多朋友,通常是头天赶到他朋友家,把甘蔗砍下来,装好驮子,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赶。因为山高路陡,这十来公里的山路得走十来个小时。

除了驮甘蔗,有时候也到江边别的村子干别的事情。比如有一年煤油紧缺,我们都到江边来砍明子;后来还有过几次到江边驮木材的经历。那时候我年纪小,个子也小,其实只是跟着聋子叔叔赶一赶马,端驮子和下驮子这样的重体力活,都是聋子叔叔和其他人完成的。

很坎具有中转站的意思,因为那里是江边村子到大队和公社的必经之路。即使要到江边的其他村子,也通常在很坎歇脚。我很清楚地记得,那年跟聋子叔叔到江边砍明子,晚上就住在很坎。晚饭后,大家在院子里聊天。看着天上的明月,看着村后高耸的山梁,一时想念起大山那边的父母,不禁潸然泪下。

上中学之后,我有了一个来自很坎的同学,叫做杨有雄。我们很快成为朋友,有一次我们好几个同学到江边玩,就住在他家里。很坎是一个壮族村落,都姓杨,似乎还是一家人。那时候的很坎,有十来家人。我们这次再去,还是只有十多家。早先,因为交通不便,很坎这样的地方尽管物产丰富,也被认为是不适于生活的地方。那时候,我们那里的小女孩不听话,母亲就会威胁说,再不好好表现,长大了将你嫁到很坎去。

云鹏电站建成后,很坎也通了公路。交通的改善,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变化。比如,因为有游客和钓客经常来,一些人家办起了钓台,还有人家开起农家乐。但是,确实因为偏僻,还是有人家搬迁出去。我的同学杨有雄,就不知道搬到什么地方去了。

那天晚上在村主任家办的农家乐吃饭。主要是吃鱼。我们到之前两三个小时跟主人打了招呼,然后他们才下网捕鱼,因此在江边农家乐吃鱼是绝对新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