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演艺行业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进化?


时代在变,演艺行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发展,这肯定是业内普遍思考的问题。

要想知道行业如何往前走,我们必须了解演艺行业是怎么来的?

据我猜测,在帝王时代,皇帝工作忙,朝里塞外的事儿多,压力大,所以下班了需要一场娱乐,老是在后宫混着,身子骨吃不消,所以马上出现一个宫廷班子专门运作起来,整点歌舞乐伎,丰富一下皇宫的夜生活,这应该大概就是演艺行业的发轫吧!

紧接着,达官巨宦们一看这玩意儿好啊,我也弄点玩玩吧!马上出现一群青楼班子开发了这个行业!

慢慢的,民间的财主和老百姓也觉得不错啊,还是领导智商高,跟着学!大伙一起凑钱凑个乐呗!所以出现了一大波民间演艺团体繁荣了这个行业!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明白了,其实现代的屌丝去看演唱会的心理跟唐明皇欣赏宫廷歌舞,黄金荣去百乐门捧明星的需求原理是一样的:我晚上需要找个乐子,需要一场娱乐。


心理状态也是一样的:爷可以打赏爷喜欢的人。赏个金银财宝啊、送个大花篮啊、买张几百块的门票啊,买张光盘啊,实在没钱嗷嗷两声叫个好啊,本质上都是一回事儿。

这些内容是前几天我在高雄叮当演唱会现场,看到高科技LED华丽的开场,听着粉丝的尖叫,触类旁通,脑中硬是翻滚出来的,也是一种对演艺行业发展史的注释吧!

接下来让我们聊聊,演艺行业往何处去?

大陆我们这一代人(70后)完全是被香港偶像包装术影响下成长的,那个时代的模式就是——唱片公司发掘、包装的一个高高在上的,有神秘距离感的偶像。她/他通常各有特色,专注音乐,没有负面新闻,盈利以卖唱片为主,演唱会为辅。

后来互联网的出现一下子就击碎了这个模式:互联网使得音乐的复制无比的简单和难以监控。盈利模式出现问题了,大量不服水土的唱片公司直接被淘汰了,灵活一点儿的加大了对演唱会的倚重,关注互联网音乐的收费应用,总算勉勉强强活了下来。

接下来,对行业发展更关键地问题出现了:90后、95后是否还会接受这老一套偶像包装术!

跟着偶像后头疯狂追还是90后要的么?

周围仔细看一下,估计有点儿悬。

行业要跟着时代走,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根据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大家拼的是“用户体验”,一切要以用户为出发点。

想赚钱,唱片(经纪)公司首先要思考:粉丝需要什么?什么手段可以增加用户的“追星体验”?

粉丝需要什么?

刚开始已经说了,就是需要一场娱乐。最好,轻松、便宜、方便。


怎么增强体验?

最好这个星不是你唱片公司“造”的,是“我”造出来的,粉丝希望参与到“造星”的过程,这大概就是选秀类节目大红的深层原因吧!

互联网时代的演艺行业新模式出来了:让粉丝参与到造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各种娱乐、体验环节,利用互联网的工具和手段赚粉丝的钱。

我刚才谈到的模式是空谈吗?

当然不是,日本人秋元康已经付诸实践,他以“可面对面的偶像”造星理念创造了AKB48。


在上海,他用这个模式复制了SNH48,他招募几百个女孩子海选出一个大型团体。


在他的模式里:


他举办的不是演唱会,而是粉丝参加的选秀会;

卖的不是门票,而是投票的选票;

他办的不是明星签售会,而是明星握手会;

现场卖得不是CD,而是CD里附赠的一张明星的十秒握手券(据说有些粉丝买足18张CD,获得三分钟的握手券)。


上海SNH48有一张叫做“全员应援版”的CD售价1680元人民币,里面包含48张选票。

注意:在当下这个环境里,一张CD卖1680元,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但是SNH48成功了,因为她卖给了粉丝参与造星的体验,因为她在演艺行业率先把互联网思维落地。

上个月,在台湾垦丁的猫鼻头和鹅銮鼻之间,在一个叫做凯撒希尔顿的酒店里,我和“相信音乐”的李大哥坐在据说当年顶级但现在已颇显局促的大堂里,一边喝下午茶,一边聊着演艺行业的变化,不禁感慨,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曾经辉煌的造星模式也会像这座酒店一样,无可奈何的慢慢没落。

是不是只有日本人厉害?当然不是,混战中港台三地演艺经纪行业二十年的李大哥泛起一个复杂的眼神,忧心忡忡的跟我说起了另一个陌生的名字“Tfboys”,这可是来自重庆的三个十几岁的山娃子呦!


别问我为什么他们一张EP发6万张!新曲试听率超过凤凰传奇!我智商不够,还没琢磨明白!

本文说的是演艺行业,其实重点是告诉各大品牌的拥有者,你们的新一代的消费者已经在不同的玩法里成长起来了,为了品牌可以在新的时代延续,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快去交几个90后的朋友吧!

 

 

关于品牌的话题,欢迎大家和我交流!

微信公众号搜索:常浩

微信号:changhaotalkshow

qq:872489381

也可关注个人微信号: changqtt

与各路精英,跨界讨论互联网时代的品牌管理

本文版权归上海扬馨扬禾品牌管理机构所有。

扬馨扬禾-中国最互联网思维的品牌营销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