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统筹城乡重点改革与PPP投融资模式改革
综合重庆媒体报道,孙政才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三个改革方案。
2014年8月1日,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重庆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重庆市深化国有文化资产改革实施方案》和《重庆市统筹城乡重点改革总体方案》。
《重庆市统筹城乡重点改革总体方案》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户籍制度、农村金融服务、地票交易制度、农村流通体系等5项重点改革。《方案》把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增强农业发展动力作为战略任务,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作为根本要求,把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基本方向,把“农村劳动力转出来”、“工商资本引进去”、“农村要素活起来”作为主要路径,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发展障碍,进农村改革实现更大突破,促进“三农”发展迈出更大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取得更大成效。
会议指出,要站在“三农”的角度去谋划、推动统筹城乡重点改革,坚持在统筹“四化”中深化改革,在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中推进改革,坚持以农民为本,体现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基本方略。
要着力健全机制,完善市场化的生产经营机制、公开平等的要素交易机制、全面有效的风险保障机制,实现城乡资源要素顺畅流动;着力完善政策,完善财政、金融、税收政策和农业综合服务,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改善环境,加快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坚决守住底线,农村经营体系改革的底线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底线是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各部门、各区县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加强配合、细化措施,做到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根据重庆市委常委会工作部署和2014年全市专题培训计划安排,8月1日,全市PPP投融资模式改革专题培训班开班,黄奇帆说,作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5项重点改革之一,PPP投融资模式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日前,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通过了PPP投融资模式改革方案。所谓PPP,简言之就是政府与私人组织合作开发公共服务项目。推进PPP投融资模式改革,可以推动社会公共设施的完善,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政府管理方式;有利于改善财政收支状况,减轻政府债务;有利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改善;有独资平台的运营管理和法人治理结构。
黄奇帆指出,在推进PPP投融资模式改革时,要注意把握五个原则,第一、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和社会投资者利益共享;第二、双方共担风险;第三、要有利于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第四、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五、要保证社会投资者有合理的收益但绝不能有暴利。
推进PPP投融资模式改革要符合一定的边界条件。第一、凡是能够真正实现市场化收费的公共服务项目,就可以搞PPP;第二、收费不能市场化,但具备价格调整空间的公共服务项目,政府要搞PPP,需要首先调整价格;第三、对价格不能一步到位的公共服务项目,要明确政府采购、补贴标准;第四、对一些投资巨大的PPP项目,政府需要进行资源配置;第五、对一些收益很大的公共服务项目,必须约定社会投资者的合理收益。
此外,实施PPP投融资模式改革要注意防范五种情况:一是名为PPP,实际让政府背上高息债务;二是社会投资者利用公共服务的自然垄断乱收费高收费;三是不同地区的同类项目,因标准不统一导致混乱;四是由于操作不阳光不透明,导致出现灰色交易;五是社会投资者出现经营危机影响公共服务项目正常运转时,政府部门缺乏救急措施。只有把握好这五个原则,符合五个边界条件,认真防范五类风险,才能真正搞好PPP投融资模式改革。
黄奇帆还就PPP投融资模式改革和土地储备、土地管理的关系,如何规范PPP投融资管理体制等进行了讲解。
各区县(自治县)政府区县长、分管投融资改革的常务副区县长,以及部分市级部门、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培训。 (综合华龙网-重庆日报)
重庆市统筹城乡重点改革与PPP投融资模式改革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