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真:高手教通 庸手教识


Learn how to learn(学习怎样学习),从来都只是在课堂出现,其他媒体演绎者少。最近这人力资源学名辞,被演绎得最通透的是电影《叶问前传》。
 
当我们看《叶问I》及《叶问II》时,叶问已经是大师,威风八面,厉害无比,但问题是,大师是怎样走过来的?任何一门学问的高手,其实都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天份,是父母基因赐的;第二是老师,或者更清楚一点的,是破师,所谓「破」者,就是将某门学问解拆,变成一理通、百理明,一理通其实就是Generalization(笔者译文为通晓化),然后根据学生的个人生理,演绎出他自己的版本。
 
 
庸手为师不准进化
 
话说叶问来到香港赤柱圣士提反念中学,与洋同学一战成名,更化敌为友,为洋同学到店抓药,怎知药店掌柜,竟然挑衅他比试,用的同样是咏春,而当时叶问自称是「咏春正宗,佛山赞先生二代传人!」查咏春由五枚师太所创,传给绰号「赞先生」的梁赞,再由梁赞再传给「找钱华」陈华顺,叶问的咏春是跟陈华顺学的。
 
而这位掌柜就马上出言轻讽:「什么正宗传人,原来是跟找钱华学的,又不是跟五枚师太(始创人)学的!」跟更逼叶问在较技时留力不留手,最后这位老掌柜竟然用插喉,拉耳朵等招数打败叶问,叶问觉得对方很不正宗,不算是咏春。
 
后来这老者表露身份,他就是梁赞的儿子梁璧,人称「先生璧」,叶知道后,当然再不敢说他不正宗,而梁璧的说法,应为后世任何做学问者玩味,电影中的梁璧说:「传统咏春以手为主,但不可以一成不变,变化了的咏春,变得更灵活,加上了『脚法』、『率法』一招多用,招招变化,再延伸出『远拳、近肘、黐身率』,长短兼备,改良的率法,以反关节为主,不用拉对方(与日本柔道不同)。找钱华的版本是『长桥』与『低腿』,而梁璧的版本是反过来的『短桥』与『高腿』,根本无所谓正统不正统,应该不分你我他,咏春是『一家』。」笔者不知道真正的梁璧是什么身材,但饰演梁璧的叶准,五短身材,大约是五呎三吋之谱,一看就令人想起邓小平,舞起拳来有点令人发笑,但以笔者极浅的功夫理解,高人多用手(长桥),少用脚(低腿);矮人少用手(短桥),多用脚(高腿)。是根据自己身材,取长补短,亦是笔者在前段所说,学问解拆后,可据学生个人生理,自我进化出个人版本。
 
 
名师难出高徒更稀
 
世人学习,往往未「贯」通其中,已经先争名,小时学了两下太极,未记牢入门招式,脑袋已被什么陈家╱杨家╱吴家三派之长短环回轰炸,而年轻人往往不知就里,为了表现自己是有识之士,加入其中提升噪音,降低学问素质。
 
而《叶问前传》一片,后面更有悲凉故事,就是这位梁璧先生,为了追寻哲学上的真善美,执意要改良咏春,与父辈争执,破门出家,而叶问这边的师父辈,知道叶问跟这个「不正宗」的梁璧学拳,除数落他之外,更不齿叶问耍出来的变化。
 
笔者杂学贯身,如今已经到不学的境界,眼见商学教育,日渐巫术化、邪教化,甚为痛心。而近十年,更见到一个令人担心现象,就是不少70 后,能吹嘘而不能用,估计80 后,情况会更加恶化,因为80 后的经济安全网较70 后更强,不但香港如是,有朋友在国际酒店连销派去杭州传功,说杭州的80 后,在酒店当份中厮(不致是小厮),野鸡大学毕业,有个人小轿车,主营收入靠向祖母抓一千,向母亲抓一千,公司薪金已变成次要收入或边际回报最低之项目,平常第一嗜好是打游戏机,追求异性都不大感兴趣。
 
现代人不学无术者众,愿学者主要为吹嘘,真好学及学以致用者少,遑论改良,将来名师难出,高徒更稀!
 
本文来源:信报财经新闻,联系电邮:[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