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石川:印总理这时派特使访问华啥用意?


印度总理莫迪访问日本时,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那个“熊抱”,不管是礼节性的,还是令外界产生印日间关系进一步加强丰富联想的一个根源。从理论的角度讲上讲,莫迪既然决定了访问日本,那么他在日本的任何举动,只要不伤及中国,或都是正常的。至于外界如何猜测,此间,我们看到中国与韩国打的火热,而并不影响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致电朝鲜国家领导人金正恩,庆祝该国国庆。国家最大利益使然。
 
同样的道理,莫迪访问日本时,固然安倍晋三向莫迪百般讨好,但其访日后不久,即迅速派出特使赶在习近平访印之前访问中国。莫迪此举是否也意味着是其对日媒炒作其访日造成的政治影响一次灭火或降温?新华社9日报道,莫迪的特使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当面向习近平转达了莫迪的口信。莫迪在口信中表示,印中都是人口大国,互为邻国,也同是两个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两国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加强合作,不仅有利于各自发展,也将为地区和世界繁荣作出重要贡献。他相信,习近平主席即将对印度进行的国事访问必将加深中印两国相互理解、友谊和信任,为双方合作注入新的动力和内涵,成为中印关系发展进程中又一重要里程碑。多瓦尔还表示,印度政府和人民对习近平主席的访问表示热烈欢迎并充满期待。印方将同中方一道精心准备,确保访问取得成功,推动印中关系迈上新台阶。
 
按照人的惯性思维,印度与日本走近,是必然的。原因在于印日均牵涉与中国存在领土纷争,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势必会对该国的国际地位,甚至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于是,就有人给莫迪访日时与安倍的那个“熊抱”,赋予了丰富的政治内涵。许多人甚至将二人的这个拥抱视为两国战略友好的一个标志,意在从印度洋到西太平洋将中国包围。
 
至于两国即使有这样的想法,能不能包围中国,是不是痴心枉想,我们不去讨论。更多的观察家认为,印、日和中三国作为亚洲大国关系极其复杂。而这种复杂性给上任之初的莫迪带来了很好的机会。中日对峙局面将是莫迪任期内能够利用的最大机遇之一。如果他处理得当,有可能为印度争取到获迫切所需的投资,并提升印度的国家安全。最明显的实例就是这次莫迪访问日本,可谓满载而归。媒体记录,未来五年日本将向印度投资近350亿美元,同时,日本还将向日本兜售军事技术。从战略角度上说,目前,印度是唯一一个仍与中国存在陆地边界争端的国家。这时,印日两国领导人强化两国“特殊”战略及全球伙伴关系似乎,是在给中国人眼里加“楔子”。
 
然而,印日的举动,对站在更层面上的中国国家领导人来说,表面上表现的却并不在意。习近平主席在会见莫迪特使多瓦尔时指出,在他即将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之际,莫迪总理派你作为特使访华,体现了莫迪总理和印度政府对他这次访问和中印关系的高度重视,也向外界发出了积极信号。习近平强调,中印都是发展中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都处在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发展中印关系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期望,前景广阔。7月,他同莫迪在巴西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第一次见面,一见如故,达成许多共识。二人认为,中印关系具有高度战略性,两国合作,不仅有利于各自发展振兴,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也将惠及亚洲和世界。他期待再过几天访问印度,同莫迪总理再次见面,共商合作发展大计,增进相互了解和互信,拓展和深化务实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同时,我们还看到,中国外交部在9日下午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上,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部长助理刘建超介绍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对塔吉克斯坦、马尔地夫、斯里兰卡、印度进行国事访问有关情况时强调,中印两国是友好邻国,是发展的伙伴,也是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中方来讲,印度是和中国有着数千年友好关系的国家,同时,在当今世界,也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的伙伴,双方关系的发展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的重要基础之上,中国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有所谓的以军事或其他手段来包围印度的这样的意图。
 
至于中印边界的问题,程国平强调,目前中印双方有两个重要的任务,第一就是要继续推进两国边界问题的谈判进程。第二,双方不管是两国政府还是军方,都有强烈的愿望要保持边界地区的和平与安定,双方也都为此建立了很多相互信任的措施。同时,双方应该推进有关的进程,找到一个公正、合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边界分歧的手段。
 
笔者认为,中国这时对中印关系所保持的高调与高姿态,或正中莫迪的下怀。比起安倍欲绑架莫迪与其形成制华集团来,实际上,莫迪对效仿中国比对遏制中国更感兴趣。他上任之初曾承诺创造制造业工作岗位、修建高速铁路和“智能”城市。这是一种移植到印度次大陆的中国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优先考虑修建城市基础设施,以便推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岗位。有观察家直言,对任何关注中国问题的人士来说,莫迪的管理风格都并不陌生。在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他赢得了具有威权主义倾向的经济改革者的声誉,能想方设法实现目标。中国投资者被印度其他地区的繁文缛节吓退,他们纷纷涌入古吉拉特。
 
针对中印未来的合作,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建超表示,中印两国将在铁路与核能方面加强合作。刘建超说,印度是一个人口国家,幅员面很大,铁路运输在印度国家的运输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印度同中国等国在发展铁路系统方面有着现实的强烈的合作意愿,也有一些具体的合作的想法。印度铁路的发展面临着两个重要的任务,第一,对现有的铁路进行提升,中国的企业也愿意与印度在这方面加强合作。另一方面,有考虑在印度建立高速铁路,中方在积极的探讨,我们也在加强与印度方面在铁路线上的合作,包括人员培训等等。
 
至于安倍固执地认为,印度和日本作为亚洲民主大国,是对抗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的天然盟友,分析人士认为,这有问题,原因是安倍等局外人忽视了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两大发展中国家同样惊人的相似之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使它们在从国际贸易到气候变化等很多问题上与工业化国家对立。即便是在重要的政治原则问题上,印度和中国有时也持相同立场。
 
综合观察莫迪的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普拉萨德日前告诉媒体,莫迪是一位聪明的政治家。其认为,莫迪意识到了中国希望与印度加强经贸联系,从而让这个可能阻扰中国在亚洲扩大影响力的强大邻国保持中立。而日本则希望通过加强与印度的关系来遏制中国崛起。普拉萨德还认为,莫迪正是利用中日间的矛盾让印度从两边都得利的。印度使用了一些巧妙的平衡手段,它的身上有中日想要的东西。普拉萨德说,除非地区紧张局势升级,才可能迫使印度在中国和日本间做出选择。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印度要想全方位扩展与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也有足够空间。在与印度的双边贸易方面,日本远远落后于中国。但中国对印度的投资又远远不及日本。Suzuki Motors、三菱和东芝都对“德里-孟买工业走廊”进行了巨额投资。不过,这些设想如何实现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习近平、安倍、莫迪三位领导人的政治态度。
 
尽管在日本安倍与莫迪有过一次“熊抱”,在金砖国家峰会期间,习近平与莫迪只是礼节性的握手,“但从某些方面来看,莫迪是三人之中的异类。安倍晋三和习近平都来自政治世家,安倍的外祖父曾在战后任日本首相,习近平的父亲则是一位革命功臣。相反,莫迪是个彻底的‘圈外人’,他是茶商之子,社会地位较低,通过个人的奋斗才最后获得了成功。他需要的是善用当初帮他走上印度政坛的那些技巧,在东亚危险的政治激流中前行。”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写道。
 
美国人的看法是否存有道理,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给人的感受会并不一样,地球人都知道,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不但是二战甲级战犯,还是中国人眼里的“老鬼子”,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就不同了,不但是一名中国的解放者,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文/梁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