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为满足一些单位客户"小而全"的喜好,许多OA商纷纷摇身一变,都不叫自己为"OA",而是大张旗鼓为"协同",炒作概念,号称自己集成了办公、计划、人事、客户、财务等功能模,块于一体,但其实这些模块往往是"看起来很美",并不能代替专业的管理软件如CRM、HER、ERP,只能做简单的记录、备份和应用工作。从内容、功能来细究,协同软件其实是一种从OA办公系统拓展延伸出去的另类的"产品多元化"--涉足"办公、计划、人事、客户、财务"等领域。而产品多元化、多功能化是把双刃剑,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深入剖析,现在倡导协同者似乎陷入了一个"泛功能"的误区,几乎试图以一个软件解决所有应用单位所有的疑难问题、提供所要的全部功能,这就可能使自己脱离原有的本质、核心---办公信息处理自动化,博而不专、泛而不深了。
以信息化来武装企业,目前已经是大势所趋。轧钢车间里工人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完成带钢的穿孔、轧制、卷曲等操作;办公室的员工借助电脑和网络高速地处理日常的业务;企业依靠ERP等应用系统来管理物料、处理订单。试想一下,如果硬盘坏掉、网络瘫痪、应用系统崩溃,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都是一场灾难,从这个侧面的确反映出人们对于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
可以说,协同软件与OA二者之间存在着极深的天然联系,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办公工作本身都是一种团队协作和协调,特别是公文流转和信息处理层面,并没多大的差别。同时,传统软件与协同软件的关系,并不是互相替代、排斥的关系,就犹如人的左脑和右脑,分工不同,传统软件以处理结构化信息为主,协同软件以处理非结构化信息为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为一体,组成企业完整的信息化大脑。所以用户单位不要被一时概念所迷惑,抓住根本就对了。
协同应用理念和技术促使传统OA质的飞跃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陆续开始实施了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办公自动化试点工作。到90年代中期,国家和企业开始对OA进行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当时,OA的应用还仅仅是停留在提高个人的办公效率上,例如将手工打印转移到电脑打印,或是利用简单的数据库软件编写程序来建立员工档案数据,查找内部信息。然而OA的本质是提高机关或是企业办公的整体效果。从2000以后,国内许多软件厂商,开始在传统的OA应用软件里,引入了协同管理相关的理念和功能。
协同应用理念和技术,在OA中得到最为广泛的应用,并促使传统OA产生质的飞跃。融合了协同理念的OA,可以称之为"协同化的OA"或者"协同OA",其功能核心已经由工作资料的记录、工作事项的反映,转变为对群组间协作完成诸多工作事项的关注。在协同OA 出现以前,我国已经出现过几代OA 软件产品。截止目前为止,OA办公系统在我国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第一代OA,以单项事务为中心,基于单机,面向个别事务的处理。特点:解决了电子文本的输入、打印、归档等基本要求;缺点:只解决了单项事务,事务之间的关联性差。其中两个阶段各自有其特点,最终的第四代OA,以工作流为中心,基于INTERNET 网络,支持移动办公,抽象管理基础要素,并关联各管理要素,以工作流为中心,组合各管理要素和经营资源,与知识管理、项目管理等高度集成,通过信息门户(员工门户和企业门户等)系统展现。从历史渊源可以看出协同软件和OA还是有一定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