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预算法的最终执行效果,仍与改革全局正相关。例如,当前财政分税制只是在中央和省级政府之间实现,省以下并未真正落实。由于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未完成,政府间财政关系尚未理顺,修订后的预算法如发挥效应仍具挑战;强化人大的监督职能能否落实,更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性进展。
改革贵在明道、因势、优术、择时。新预算法经过了充分的博弈,反映了各方利益和认识的“最大公约数”,来之不易。当此深化改革的攻坚时刻,坚决实施此法,方能收到对法治与改革以点带面的牵引之效。
----[舒立观察]:以法治看预算
立法与执法是两权独立
立宪是国家体制的框架。宪法把立法与执法立为一人,那么,再讨论新法都是“盲人摸象”。 重申“依宪行政、依宪执政”,誓言建设“法治政府”,都是依党章行政、依党纪执政,誓言建设党治政府。
一再重申的“中国法律和国家利益”,便是“立法与执法”两权一体的底线。中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确威慑中国官僚主义。这在一个向商业全面开放,尤其货币杠杆支撑市场的转型时期,反腐廉政尤其重要。
即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中国上层建筑,不建立一支威权执法纪律部队,国将不国,无法运行。
香港和新加坡都经历过打虎廉政的严励法办时期。实际上,中共从走进北京城起,一天都没有停止过反腐斗争。
文化大革命被定性“浩劫”。有“反腐过度”的评价。但是,打虎之凶不逊于今年。
清初大儒顾炎武认为,反皇帝是反腐,立宪才是改变生活。所以,中国反腐不是立宪,是依宪法办。是文革遗产,毛泽东遗愿。
这句判词不中听,却反不掉。它是事实。
从哪个方面评价,反腐都在理!因为它处罚了权力寻租。
在市场中有两种杠杆能寻租:权力寻租和资本寻租。打击权力寻租必然鼓励资本寻租。商业社会就繁荣了!
好事。
毛泽东做了好事为什么被质疑呢?因为用了红卫兵。红卫兵不是执法组织而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由毛泽东一人承担了。
这是法治教训。
新政用纪委外查内调,有理有利有节,仍然是当年红卫兵的功劳。抓出了周永康。节约了成本。值得立碑。
从高岗饶漱石到周永康,谱写了65年的中国现代政治史。如果说毛蒋之战是第一代中国政党政治,主要为了立宪。那么,反腐则是第二代中国政党政治。主要为了法治。
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领导下摸石头立国,摸石头立法和摸石头法治,走过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95年历程,建成了一个13亿人口,拥有世界第一大的经济实体的大国。
中国政治就是一部反腐廉政的政治。可以说,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民粹主义没有关系。腐官可能是任何主义的。只要他们利用权力寻租,必抓无疑。
一定要给反腐定性,它是中国儒学文明的宗旨。《资治通鉴》只有两字:反腐。二十五史还是两字:反腐!
马克思反腐,中国就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反腐,中国就有特色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反腐,中国就有法治政府。
香港反腐立宪,台湾反腐”立委”,大陆反腐立法。
中围政治学就是反腐学。
在约朿权力寻租中发展市场经济,在反腐运动中把权力关进笼子,在反腐审计中民主预算,在反腐清查中实现民主法治。
中国模式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三千年治国平乱的优秀智慧。
西方用两党竟选吐故纳新,毛泽东用反腐吐故纳新。
中国走着一条自我改造发展的中国之路。克服了中产危机。一旦建立了中产社会之后,能否自我改进。那是后人的事。不由今人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