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孙宏斌的融创收购了宋卫平的绿城以后,关于宋卫平的匠人精神有很多评议,我们来看看圈内人的解读。
圈内人习惯以“理想主义者”或者“产品主义者”这样的字眼来描述宋卫平以及他一手创办的绿城。这个微胖的中年男人有着商人惯有的赌性,也有着文人追求极致与完美的浪漫主义气质,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有时近乎“偏执”,甚至不惜因此独断专行、违背商业逻辑行事。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宋卫平的理想主义个性给绿城带来了荣耀,也为绿城近年来发展的困局埋下了伏笔。结果,诸如“房地产行业的一颗良心湮灭”、“工匠精神在商业游戏面前彻底破产”等等惋惜评论,铺天盖地而来。
更有甚者,赛普咨询分析师李春亮居然认为,“原来那种‘只要做出品质、不怕市场消化不了’的思维方式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已经换不回利润空间。宋卫平的理想主义以及经营哲学可能已经不适应目前的市场环境,这是绿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不否认,宋卫平对于产品品质的极度偏执,一方面给绿城带来了极高的声誉,但同时也让绿城的项目开发承受了极高的成本。在绿城,员工最怕的就是宋卫平巡盘,“眼光毒、看得细、要求严,一旦发现问题,马上要求现场整改,即使有少许的色差或瑕疵,都会被要求砸掉重做。”这样的案例在绿城的楼盘中时有耳闻。
但是,宋卫平的这种匠人精神是一种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体现了宋卫平和他的绿城能够为业主创造品质的担当精神。这种匠人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企业家甚至每一个员工去学习,更容不得丝毫否定、嘲笑或者诋毁。一个具有匠人精神的企业家,会对产品和管理的任何细节都充满无限的爱,甚至是一个偏执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很多企业家就应该去做一个偏执狂,这是客户(消费者、用户)喜欢的偏执狂,这是敢与担当的偏执狂。
最后,我还想澄清一点,绿城被收购,绝不是因为宋卫平的匠人精神,而是因为其他很多原因,比如宋卫平可能厌倦了原有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宋卫平的赌性太重、宋卫平盲目贪大、绿城没能建立财务保障战略、整个房地产受宏观调控影响太大。
(龙吟山论道,颜伦琴,201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