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时空的爱


 与冬季的最后一天想你

  细语英英
  
  推开一页窗
  那颗与我对视的星星
  映着你的身影,于是
  所有精致的日子
  贴靠心的跳动,紧紧地攥在手里
  梦从最初的愿望中滑落
  与诗并行
  
  坐在你坐过的椅子上
  我试图用最轻松的语调
  唤你的名字
  原谅我的泪水抢先滑落
  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多
  丰盈了的臆想
  犹如一群南归的燕
  
  闭上眼睛
  我知道在另一个地方的你
  也和我一样
  此时,多么需要一架钢琴
  一支乐曲
  一个笑靥的纯粹
  
  远离万水千山
  所有的思念走进你的呼吸
  哥哥,你看
  冬天里的一个故事
  正沿着季节的走向
  长出翠绿的翅膀
  
    有一种存在的状态,用一个时髦的词来形容,这个词应该是“粉丝”。如果我做粉丝,我想我应该是细语英英的粉丝。细语英英的诗歌在题材方面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我想这是受了她的创作宣言的束缚,那是一个唯美的创作宣言。当然,这也是她的特色,否则,她就不是细语英英了。于是,我就有了对于英英的不满和喜爱。我不满的是,由于诗歌题材的局限性,读她的诗多了,总感到缺乏丰富的单调和疲惫,虽然她的每一首诗都是有差异的,但是这狭窄题材内部的细微差异还不足以形成对读者阅读感觉的强刺激。喜爱她是因为她的每一首诗歌都很精致,都很唯美,都让人爱不释手。英英比较成功地践行了自己的创作宣言。
  
  忽然有一天,对于英英就有了新的发现。这新发现是从对她的《与冬季的最后一天想你》的欣赏开始。我发现英英创作的题材范围固然狭窄,但是,她能在这狭窄的题材范围内,通过向深度的挖掘开拓新意。英英的诗歌创作,在失去广度的遗憾中,却意外地收获了令人欣喜的深度。
  在欣赏《与冬季的最后一天想你》之前,先说一个句法上的错误。诗题“与冬季的最后一天想你”的“与”,我想应当是“于”之误。说明一下,此处的讨论仅限于语法范围内词的常用义项。“与”,介词,往往用于引出共同的施动者或动作的共同对象,在句法形式上是并列结构。如,我与你同行。或,老师批评张生与刘颖。“于”,介词,往往用于引出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处所,同“在”。如,我于去年春到甘肃。或,我于兰州城里等你。“与冬季的最后一天想你”在陈述一个事件,即“想你”。句子说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冬季的最后一天”。所以,此处用于引出事件发生的时间的介词不应是“与”,而应该是“于”。虽然是瑕不掩瑜,但是这个瑕疵出现在题目中,就像脑袋上面顶个瘤子,太显眼,终究感觉不舒服。
  “想你”应该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经验。这种经验的获得,源于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情。因为有爱,就有了牵挂,有了相思,有了怀念┅┅以至迷失了自我;如果此时向前再迈出一小步,就有了愁,有了怨,有了恨┅┅于是,恩怨情仇、悲欢离合的人间悲喜剧,就这么一幕又一幕地循环演绎着。上一幕的结束,也就是下一幕的开始。你能分清始和终,但是你不能制止始和终,因为在你拉开剧幕的瞬间,你就不再是你,你只是剧中的一个角色,你的命运将由剧情来决定。也许,这正是诗人强调事件发生时间的用意所在吧。所谓“强调”,是在比较中获得的意味,因为按照一般的习惯,诗人完全可以以“想你”命题,但是她没有,而是舍简取繁,给“想你”加上限制语以凸显时间的意义,于是时间因此就被强调了。“冬季的最后一天”,不正是旧的结束和新的开始吗?不正是无限循环的一个时间节点吗?
  “推开一页窗”是一个拉开剧幕的动作。这个动作预示着上一幕的结束和下一幕的开始。“想你”事件就在这个动作中生成了当下的时间起点。当下没有“你”,“你”仅仅存在于“想”之中,这“想”是想象,是回忆,是牵挂,是思念,是期盼。因为,“梦从最初的愿望中滑落/与诗并行”。
  没有“你”的当下,“我”将如何自处呢?对于相爱的人来说,早已经把彼此交给了对方。“坐在你坐过的椅子上”,你有过或者注意过这样的经验吗?也许椅子上还留有对方的体温,也许椅子上还留有对方的体味,抚物思人,物自在,而人自远,情何以堪!这看似平静的细微行动,却掩饰着汹涌的情感波涛。我们不能不赞赏诗人捕捉细节的机敏能力,也不能不折服于诗人体察隐秘心理的超人智慧。“最轻松的语调”其实最不轻松,出卖它们的就是“试图”和“泪水抢先滑落”。既然把彼此都交给了对方,从某种意义来说,不仅“你”不在当下,“我”同样不在当下。“我”于当下自失了。于是,“丰盈的臆想”也就“犹如一群南归的燕”,心,早随对方而去。
  我们总是认为,空间是可以分割的,而时间是不能分割的,因为时间犹如流水,抽刀断水水更流。其实,时间同样可以分割。分割时间的利器就是空间。当我们被分割在不同的空间,我们不也是身处不同的时间吗?“闭上眼睛/我知道在另一个地方的你/也和我一样/此时,多么需要一架钢琴/一支乐曲/一个笑靥的纯粹”。单就表现技巧而言,这种为对方设想的写法不能说有多少新意(仅举一例,杜甫《月夜》有“今夜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人羁绊异乡,思念妻儿,不是笔从己出,而是设想对方对自己的思念),但是诗句所表达的乐观豁达的精神境界,则回避了哀怨偏狭的俗套,着实令人称道(王维《别董大》也有此境界,那是写友谊的,重在对对方的颂扬)。
  
  远离万水千山
  所有的思念走进你的呼吸
  哥哥,你看
  冬天里的一个故事
  正沿着季节的走向
  长出翠绿的翅膀
  
  于是,爱使得两颗心永远走在了一起,获得了对于时空的限制的超越。
  
                                                         庚寅年春于莫愁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