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走中国模式


 英国《金融时报》 艾米卡兹明 新德里报道:莫迪推“印度制造”计划,不走中国模式。

他说:印度要吸引制造业投资仅修补政府程序还不够。在周四的活动上,实业家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敦促印度政府“向全世界的资金和专业技能开放”。

塔塔集团(Tata group)董事长塞勒斯•密斯特里(Cyrus Mistry)表示,印度必须更新实体基础设施、加固具有成本效率的能源和物流系统,并“提高民众的就业能力”。

也就是说,印度首先将“国企”垄断工程向全世界的资金和专业技能开放。而不是中国式的来料加工出口,保卫国内市场的有限开放。

莫迪希望让怀有疑虑的国际企业以及忧心忡忡的国内企业家相信,印度能够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全球制造业中心。他承诺将提供“有效”治理,促进(而非阻碍)创造就业的工业投资。

“那些认为印度是一个巨大市场的人们从未想过印度公民是否具有购买力,”他表示,“联合起来让穷人中的最穷人群获得就业,能够延续我们的增长曲线,这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莫迪向印度受邀企业嘉宾以及印度驻外使节发表的一篇激情演讲中说:“当政府变成一个推动者时,我们就能实现我们想做的事。我们并不缺乏潜力。”

莫迪不准备摸石头过河,而是以市场为主导发展印度的劳动力市埸,让印度穷人充分就业,提高国内的消费能力。这与中国以廉价劳动力为权贵高储蓄外汇南辕北辙。

莫迪不走民粹主义路线。反对有政府背景的资金国营印度资产。

莫迪扬帆远航的方向是巴西和印尼模式,不走非洲和巴基斯坦依赖中国国企的模式。

印度走向英国的中产社会,而不是特色社会主义的奴役之路!

至少不会有大量难民移民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