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霁归航
作者:马守祥
长叹舒胸,雪霁归航,彻骨痛哉!看千崖霜树,万家庭院,瞬间而过,不复重来。梦里林园,胸中巷陌,谁立闺楼望客来?思往日,唱青山依旧,恩爱无猜。 功名卷进情怀,谁能料,徘徊异地哀。奈雪欺冰冻,风吹雨打,貂裘尘暗,未上高台。别后经年,朝朝暮暮,回首当初应不该。从今后,画眉齐举案,蝇利深埋。
阅读《沁园春·雪霁归航》(马守祥),我的内心视界再现了一个在人生路上迷途知返的诗人形象。可喜的是,作者笔下的迷途者虽历经挫折和备受打击,却终于能够选择一条理性的回归之路,在仕宦人生的穷途末路,皈依了爱情。
词的起首三句,震慑心魄。一“叹”一“痛”,把一生都给概括了。“叹”的是辛劳一生,功名未就;“痛”的是过往人生,历尽劫难。综观上下片,这一“叹”一“痛”之间,又衍生出一个“悔”字,悔一对恩爱夫妻,两地相守之苦。
词的上片写景,景中有情;词的下片抒情,抒情中含有议论。
上片写景,扣题下笔。一句“雪霁归航”,既点明情境,又交代事件。“雪霁”是情境,“归航”是事件,但又不限于此。联系下片“奈雪欺冰冻”句来看,这“雪霁”又何尝不是暗喻官场人生刚刚结束的惨烈之争呢?如此看来,也就无怪乎诗人“长叹舒胸”、“彻骨痛哉”了!“看千崖霜树,万家庭院,瞬间而过,不复重来”,由“看”字领起,写归航途中所见所感。“霜树”当是写的雪景了。雪后树木犹如披霜,一片银白,掩映万家庭院,整个的自然界呈现出冷酷的面貌。但是,这一切都“瞬间而过,不复重来”,这里所表现出的诗人的心情,虽然没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所表现的那种喜悦和轻松,但是多少还是有了久困之后得以解脱的快感。因为作者虽然交代了情境和事件,却并没有交代地点和方位,故此我们也可以把眼前景作过去事来理解。那过去的一切,不正如这眼前所见之景,随时间的流失而逝去,“不复重来”吗?
接下来是想象和回忆。“梦里林园,胸中巷陌,谁立闺楼望客来?”“林园”和“巷陌”代家乡。诗人在归航途中,想象家乡的亲人在翘首企盼着自己的归来。“谁立闺楼望客来?”一句内涵丰富,令人回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不说自己归心似箭,却说家人在“望”自己归来,使诗句富有张力,内容充实。这种手法,我们曾见于杜甫的《月夜》。这表现了作者丰富的古代文学知识和文化素养,以及善于借鉴和创新的能力。“思往日,唱青山依旧在,恩爱无猜。”由想象转入回忆。
下片抒情。回想当年,夫妻恩爱,却不知珍惜,一心博取功名。“功名卷进情怀,谁能料,徘徊异地哀。”一个“哀”字,道尽了分居之苦,相思之痛,往返之累。然而,更不幸的是,在付出放弃爱情生活的巨大牺牲后,诗人并没有取得功名上的成功。“奈雪欺冰冻,风吹雨打,貂裘尘暗,未上高台。”一个“奈”字,表现了作者对仕途的彻底失望。“雪欺霜冻,风吹雨打”都是借喻官场人生所遭遇的坎坷和挫折。“貂裘尘暗,未上高台”借喻作者怀才不遇,未曾受到重用。当人生处于低谷,落魄的人不仅就更加怀念曾经拥有的幸福和甜蜜,于是,“悔”意油然而生。“别后经年,朝朝暮暮,回首当初应不该。”
当曾经的努力全都化为乌有,存在的虚无对灵魂构成威胁,我们将会在何处栖身呢?大体的途径有三条。其一,结束生命,以极端的否定的方式获得解脱;其二,出家或隐遁,以相对温和的虚空态度给灵魂暂时栖身的一个壳。诗人的理性导引他走的是第三条途径,“从今后,画眉齐举案,蝇利深埋。”从此忘却功名,享受爱情,享受生活,让夫唱妇随的甜蜜爱情抚慰曾经受过伤害的心灵。因为功名不过是蝇头俗利,本来就不值得我们用牺牲爱情去追求。
至此,诗人的人生走过了一个圆圈,重新回到了起点,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人人生价值认识增值的旋转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诗人获得了内在的充实。从悬置爱情追求功名,到放弃对功名的追求皈依爱情,这期间的种种人生历练和体验,丰富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验。可以想见,再一次捡拾爱情的诗人,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为功名悬置爱情的诗人了。这是人生境界的一次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