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户籍改革 三晋百姓得谋福祉
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统一部署,目前正在进行的户籍制度改革不仅是户籍制度本身单项的改革,而是各有关部门配套进行的改革。为妥善解决好户籍管理的每个问题,真真切切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方面更好地服务百姓,7月下旬,省公安厅连续下发《关于认真执行公安机关户口办理便民利民措施的通知》、《关于集中开展人口信息无相片人员和同姓名同出生日期人员清理核对工作的通知》、《关于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户口问题线索的通知》、《关于参加部级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员培训班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通知,要求各地公安机关立刻启用举报电话,并明确专人值守,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和反映的问题;结合省公安厅已安排部署的对人口信息中16周岁以上无相片人员和同姓名同出生日期人员信息开展清理核对工作;认真组织好部级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员培训班的参训工作;抓紧做好便民利民措施的落实,凡发现不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对举报投诉线索和反映的问题不认真登记核查、不及时向举报人反馈等情况,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视具体情况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这一系列全面深化户籍改革的措施,是山西公安民警践行“民生警务”、做好“亲民公安”的具体体现,也是山西公安为三晋人民谋福祉的有力行动,因为户籍改革的终极目标就是为百姓谋福祉。
快捷高效 便民利民十六条
今年4月29日晚8点左右,忻府区公安局广场警务室民警徐惠荣,接到一个内蒙古自治区手机打来的电话,电话中一名女子很着急地说,她定了晚上回内蒙的火车票,可是想办的户籍业务还未办结,能否给她加班办理。接完电话后,她放下吃了一半的饭碗,立即联系辖区户籍民警,胡乱扒了两口饭就急匆匆赶到警务室,依照户籍管理规定为这位母亲的两个孩子贾凯丽、贾凯山办理了落户手续,当时就为她们办理了临时身份证。孩子的母亲高兴地说:“真心谢谢警察,两个孩子一个二十一岁,一个十九岁,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户口,今天办完落户审批手续已经是下班时间了,以为买好的回内蒙的车票只能退掉,要住一晚宾馆了,有人告诉我这里有个不下班的警务室,我本想试一试看,没想到民警这么贴心,孩子的户口问题终于解决了,还同时给办理了临时身份证,你们真是把便民利民落到了实处啊。”
一年以来,仅忻府区公安局广场警务室就接待群众9000多人次,为居民办理各类户籍业务1844人次,办理长期身份证2268张,当即办理临时身份证3215张,多次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
为了提供快捷高效的户籍管理服务,忻州市公安局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强化户籍业务便民利民措施提升群众满意度工作的通知》、《关于延长派出所户证窗口办公时间的通知》、《关于春节期间继续开展办户、办证业务的通知》,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每天下午提前半小时上班、推迟1小时下班、周六及春节期间办户、办证正常上班、错时工作、预约办理等工作制度,实现特殊时期审批服务的主动性,尽最大努力减少办事群众的等待时间;为了给办事群众提供舒适办事环境,对全市105个办户、办证大厅进行了升级改造,在接待大厅设置了办公区、休息区,添置了饮水机、休息座椅、便民服务箱、便民服务台,还放置了规范性表样、笔、老花镜、表格、针线、打气筒、雨伞、急救药品等;所有户籍窗口全部实行低台敞开式办公,58个派出所设置了服务评价器、64个城市和集镇派出所墙面醒目位置悬挂LED显示屏,滚动显示办理户籍、身份证等业务流程、收费标准及依据; 同时又提出了“热心接待、耐心答疑、细心办理、诚心排忧、精心服务”的“五心工作法”,主动服务群众。在服务过程中,坚持“咨询一次讲清、表格一次发清、材料一次收清、内容一次审清、手续一次办清”,确保办事群众不走冤枉路。
这样的事情不仅仅发生在徐惠荣的身上,这样的做法也经常发生在我省广大户籍民警为民服务的现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一名又一名普通百姓的心,在为每一名受到“特殊”服务的群众所做的工作中,落实着公安部的便民利民“十六条措施”:
一、提高户口办理实效。实行户籍窗口首接责任制,落实民警办理户口终身责任。对群众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的申请,符合政策规定但手续材料不齐的,提供书面清单,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充的事项。对群众更正户籍登记信息的申请,原登记信息存在明显差错的,按照实际情况立即更正;需要调查核实的,不超过10个工作日核实办理,情况不属实的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更正及理由。
二、畅通户口办理监督渠道。公安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两级户政(治安)部门分别设立专门监督举报电话,收到群众办理户口投诉或举报15个工作日内,将初步查处情况答复群众。
……
亲情服务 细雨春风润民心
为了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提供亲情服务,晋中市公安局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十项便民利民措施,按照“谁办理、谁负责,谁调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实行户籍登记管理责任终身制;严格落实户籍窗口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等规定;明确户籍窗口服务工作必须由民警专人负责,不得由非警务人员替代;户籍窗口民警必须按照规定着装上岗,做到警容严整,精神饱满;户籍窗口服务事项必须按规定公开政策依据、办理流程和工作时限等内容,主动接受监督。十项便民利民措施出台后,已有1500多名群众享受到新的户籍政策带来的便利,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欢迎。
在近期的户口整顿过程中,盂县民警发现有些重复户口存在,这既需要甄别哪个是合法户口,又要做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盂县公安局路家村派出所民警遇到了挑战。一个孟姓女村民,被查出有两个同名同字的户口,一个在秀水镇,一个在路家村。民警调查得知,她现在的家庭住址与身份证一样,都是在秀水镇;路家村的户口,则是她前一段婚姻的前夫家所在地;而她本人现在则在北京当月嫂。几经周折民警终于找到了她的联系方式,而她本人竟不知道还有另一个户口。经过5、6次电话沟通,才得到她本人的知情同意,然后通过跨区协调、向县公安局申报注销她在路家村的户口。
户口整顿过程中,整治“重户”只是工作的一部分。而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黑户”,也是户籍管理整治的重点对象。
来自朔城区沙疃村47岁的张美琼,1988年从四川省峨眉市九里镇方碾村来朔,与丈夫程富雄结合,生有一男一女。但是,至今26年了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不能出门,连父母下世都未能看上最后一眼...... 8月5日,这天她拿到户口簿,甭提有多高兴了。她兴奋地说“我终于可以回家乡看望阔别多年的三个姐姐了……”
2014年6月间,朔城公安分局全体党员下乡进村调查走访,了解到群众无户籍的种种苦楚:不能办医保,不能入养老,不能办低保,不能探亲,不能参选举……逐村逐户地摸排一个月发现:全区从60年代到90年代外来无户妇女达640名……朔城公安分局坚持“不重户”、“不重婚”、“不漏逃”的原则,精心设计制作《外来无户人员摸底表》、《辖区外来无户居民调查函》等,出动180余民警进村入户投入摸底、登记、照相、采集DNA血样等工作中……发出调查公函536份,发函无回复约占92.08%;发函回复查无此人的约占12.5%。最后他们为首批的13名符合上户规定的“黑户”妇女办理了户口。
户政改革 不待扬鞭自奋蹄
当前的户籍改革正在加速前行,如何完善服务、引导户籍人口正确面对改革是摆在全省公安民警面前的一个挑战。
服务窗口亮不亮,民警素质是关键。
2013年以来,我省各市公安局先后多次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以会代训,对各市所有户政大队长、户籍内勤进行了业务培训,以现场培训形式对所有身份证内勤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民警工作能力,真正实现了“一窗式”服务。忻州市公安局同时出台了《户籍窗口民警工作规范》,继续强化窗口民警形象细节和日常养成,规范服务,严格作风纪律,牢固树立了“人人都是窗口,人人都是形象”的理念。窗口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7月24日,省公安厅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统一公布了省公安厅及全省各市级公安机关户口问题(线索)举报投诉方式,为认真做好群众举报受理工作,集中开展人口信息无相片人员和同姓名同出生日期人员清理核对工作、组织参加部级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二期)管理员培训班,山西各地公安在省公安厅的部署安排下,积极创新服务措施,努力实现提速增效:
根据省政府《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我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和省公安厅《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阳泉市公安局出台了《阳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以更加简洁高效的措施落实户籍改革政策,截至目前全市共办理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为申请条件的户口共236份、564人。
自2012年以来,晋城市公安局在对该市户籍制度改革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基本要求,全面放开该市的中心城市、县城、六大产业片区、二十个中心镇和其他建制镇所在地落户政策,截至目前已办理城镇转户646人。
为全面落实“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忻州市公安局先后出台了《关于简化办户手续和审批程序的通知》、《关于开展城区警务室便民利民工作的通知》等规范,做到了“审批流程最优、审批时限最短”。同时针对辖区老人和部分群众行动不便,以及大量户籍属本辖区边远派出所但实际居住于城镇的群众办户办证不便的情况,创新服务方式,建立了“流动户籍车”,上门核对人口信息,采集照片,尽量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进一道门、少找一次人,确保服务机制的高效运转;同时在城区中心警务室或户政大厅增设了办户、办证窗口,由边远派出所户籍、身份证内勤定期轮流办理此类户籍、身份证业务,努力做到服务群众不留空档。
本报记者 费建法 2014-8-6